秦岭南麓的璀璨明珠
步入古朴静谧的云盖寺镇云镇村,千年古刹庄严地矗立在村头,诉说沧海桑田的悠远故事;一股山泉水被恰到好处地引入古街,小金鱼悠闲自得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流水潺潺,穿过明清时期留下的古老的四合院,聆听最美的时代音响。在这既有江南小镇风情又充满北方恢宏气质的地方,让人不由感慨:云镇,是镶在秦岭南麓的一颗璀璨明珠,光芒四射。
云镇村位于镇安县城以西18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906户3232人,总面积14.26平方公里,是云盖寺镇政府所在地。今年以来,云镇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与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相结合,与3A级景区创建相结合,与陕南移民搬迁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体验为特色,编制了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云盖寺及云镇老街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规划,实行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群众参与、镇村共建的建设机制,全力打造富裕、有人气、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目前云镇村门户区游客服务中心已全面建成,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古街127户民居修复和后街224户民居仿古改造基本到位,64户商铺已陆续对外营业。
云盖寺镇党委书记姜维杰告诉记者:“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快步推进,离不开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刘荣贤和市委常委、镇安县委书记李波等领导同志的关怀与帮助。”作为市级包抓领导,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刘荣贤非常重视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亲自带领市住建、旅游、水利、交通等部门到云镇考察,认真实地调研,现场对经营、同式化、招商引资等提出意见建议。同时督促县上解决项目资金1700万元,部门帮扶资金300万元。市委常委、镇安县委书记李波作为云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包抓领导,八九月份几乎每周都要到云镇对建设进度进行督促,解决资金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同时安排专人在镇上主抓,做到一周一检查、半月一汇报、一月一通报,督促考核各责任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确保云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扎实开展。
姜维杰说,截至目前,云镇村已累计完成投资16695万元,主要完成了一街、一河、一路、一业的“4个一”建设项目。“一街”,以修复保护前街、半边街、后街等古镇街区为重点,全面实施了老街保护工程。完成了财神庙、戏楼的修复工作,实施了古街127户的民居修复工程,改造水电网600米。今年来,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对后街224户民居进行了仿古修复改造,并围绕乡村旅游产业,配置水、电、路、视、讯、排水、排污、水景等基础设施。“一河”,以实施引水排污、生态保护、河堤改造等工程为重点,将全长18公里的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新建河堤廊桥道路,建设嬉水平台等水体景观,打造河堤景观带。目前已完成了景观河堤工程规划设计,正在启动C标段项目建设。“一路”,以改善交通条件为重点,实施区域道路建设和改造,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和精品景区建设,加快配置旅游绿道。目前,已新建道路1.5公里,与镇云大道相连接,硬化村道3.6公里,绿化国境公路2.3公里,开通公交营运车辆10班次,云镇村环线二级道路已基本形成。“一业”,以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为重点,建设门户旅游商务服务、古街古风商务体验、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康体养生休闲度假、节点景观参观游览等旅游商务经营性项目,完善云镇村旅游要素配置。2016年计划投资18000万元修建水堤景观、云镇水库、滨河古街、高林庙、香炉阁等景观景点,积极实施古镇修复、公共服务、旅游商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后街强弱电网地埋工程,完成白侍郎洞景点的开发经营和大庙建设。
矗立在历史云端的云盖寺
云盖寺名称的由来:一说是,王莽追杀刘秀于此,忽起大雾,遮山盖寺,刘秀趁机逃命,后刘秀封此地为“云盖寺”;又一说,是寺南香炉山上有三眼天坑,下有瀑布泉,地气喷薄冲霄,经常大雾弥漫寺院,故名“云盖寺”。当地老人们还相传,唐代中期以后,云盖寺成为著名的佛寺园林,香客众多,祥云常常降临寺庙上空,故叫“云盖寺”。现存云盖寺大殿为复合梁架、砖木结构,呈方形。大殿内山墙顶棚以上保留的壁画和前檐下连接枋上的人物彩绘是镇安仅存的明代彩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云盖寺因年代久远,名人云集,历史地位与人文价值甚高。云盖寺古镇自古就是北通长安、南入巴蜀的交通要道,也是唐代古驿站所在地,李世民銮驾于此,曾题诗云盖寺“东望香炉山,西观瀑布水,飞流三千尺,崩摧数十里。”唐朝诗人白居易和贾岛亦来到云盖寺,题诗唱和干初洞,后人称之为:白侍郎洞。现今,白侍郎洞的洞口尚存10余幅宋清以来县令、进士、云盖寺执事、县尉等所题诗词的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