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秦岭美丽乡村  »  乡村故事

竹林关村的美丽“蝶变”

竹林关村的美丽“蝶变”

2015-10-14 16:51:45

来源:丹凤政府网

 

  金秋十月,走进丹凤县竹林关村,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风格独特的水景观,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农家小楼,一片片翠竹掩映的田园农庄……好一幅美丽的画卷!

  竹林关的美,因为它经历了一场“化蛹成蝶”般的“蝶变”——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面貌实现“华丽转身”

  在建设竹林关美丽乡村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围绕“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按照“提升桃花谷、挖掘竹文化、打造水景观、重塑古村镇”的思路,把竹林关美丽乡村划分“桃花谷景区建设、竹林关古镇改造、丹江河水面开发”三大板块,加大投资,做好“竹、水、路、街、居、业、景”七篇“文章”,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样板村”。

  如今,漫步竹林关村,民居新了,街道宽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商贸古镇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老街、丹水街、康乐街、中心街变成了青石板铺就的步行街,完成了6条街道沿街300户房屋立面改造,古色古香的民居让人赏心悦目;中心街、丹水街、康乐街“水景观”引人注目,“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让游客们流连忘返,268个明清建筑风格的街道店面更加“抢眼”,小吃一条街任你挑选大饱口福。

  产业富民打造休闲基地

  县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桃花谷旅游景区,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商贸服务等产业,努力把竹林关村打造成为丹凤乃至商洛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今年,竹林关村举办了首届桃花谷民俗文化节,以“观赏桃花美景、欣赏民间曲艺”为主题,举行赏花游园和美文诗会等精彩活动,一场场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民艺表演,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活动首日,就有49辆旅行社大巴和1600多辆私家车来到桃花谷。

  在乡村休闲旅游方面,县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突出抓好民宿建设、乡村美食和民间手工艺品、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目前,竹林关村已发展商铺341户,农家乐及餐饮酒店39家,新增宾馆10个,对外接待水平不断提升。开发魔芋、红薯粉条、刺绣、竹编等地域特产,正在建设10户民俗手工特色农家大院、30户以上特色小吃一条街商铺,并通过发展电商带动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绿化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竹林关,相传因元朝时竹林茂盛而得名,也曾是北通秦晋的重要水旱码头。县镇围绕竹、水两个元素做文章,一下竹林关高速路,在关门两侧栽植竹子1000株,长208米的丹江大桥桥体栏杆用竹子包裹,中间栽植竹子,以竹迎客。桃花谷景区沿线和广场周围、河岸两边尽植翠竹,让竹子成为竹林关的主色调。在提升桃花谷景区的基础上,发展油菜花,辐射张塬、王塬、州河北等6个村,倾力打造万亩花海。在桃花谷栽植桃树、樱桃、葡萄133公顷,以侧柏、龙柏、竹子、女贞、红叶石楠、紫穗槐、红叶李、樱花和紫薇为主的生态林360公顷,绿树成荫,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丹江和银花河建设3000米生态河堤和5个橡皮坝,形成水域面积55万平方米,可进行划船等水上游乐活动。

  以文化人弘扬文明新风

  注重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充分挖掘乡村优秀文化资源,依托竹林关桃花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古镇、桃花公主庙、红三军军部遗址等人文景观,拟推介一批具有陕南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已建成了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广场和游客接待中心,印制旅游文化折页,编撰出版了《商于古道之竹林关》等系列地方丛书,推出了旅游歌曲《我的家乡竹林关》。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