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建,是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最宝贵的经验。我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不折不扣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联系旅游的组织部长、分管副市长亲自指导,七县区委书记亲自包抓,一对一、点对点、手把手地全程参与八个示范村建设;市县镇村一盘棋、一条心,市直部门倾力支持、县区全力推进、镇村奋力建设,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联动系统工程,凝聚全市整体合力齐心齐力齐步推进。
6月上旬,市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专程赴安徽、浙江两省考察学习美丽乡村经验,通过对全国知名美丽乡村的实地考察和深入总结,市县领导对商洛美丽乡村“建什么、在哪建、怎么建”等方面有了新的理念,找到了方向,形成了共识。各县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美丽乡村、打造怎样的示范点,也先后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干部和群众赴外学习经验,拓宽思路,广泛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土、淳朴就是特色的发展共识,实现了建设理念的突破和创新。按照精致规划才有精美产品的思路,各县区积极聘请到省内外多个有思想、有实力、有担当的设计单位负责规划、策划项目,做到了启动必有规划、建设必有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品位,如朱家湾村采取一户一个设计图纸,并让规划单位全程参与施工过程,监督图纸“孵化”变现。
按照重点突破、抓点示范的工作思路,依据“自然环境优、自身特色优、基础条件优、交通区位优”,“与精品景区结合、与旅游线路结合、与中心城镇结合、与精准扶贫结合”的“四优”“四结合”原则,在全市遴选确定八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集中打造,并建立“市级领导指导、市直部门帮建、县区负责主抓”的分级包抓机制,实现了分层次、有步骤的推进。按照体现差异性、突出引领性、注重实用性的原则,以《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商洛实际,制定印发了商洛市美丽乡村建设评定管理、建设规范等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做到了用规范指导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
精心打造新型农村“升级版”
美丽乡村是升级版的农村,而不是缩小版的城市,打造特色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
我市在建设中,突出了美丽的主题。各县区都把营造美的环境、培育美的业态、推崇美的风尚、传播美的声音作为主题,做足美的文章,唱响美的旋律,描绘出了山清水秀、生态宜居、村美人富、竞相发展的新画卷。柞水县朱家湾村主动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新潮流,美化外部环境,建设高端民宿,发展新型农业综合体,荣获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商南县后湾村恢复重建了青云驿、油坊、酒坊、豆腐坊等传统作坊;洛南县围绕巡检示范村,打造百里竹海、万亩花谷,乡村驿站、农舍小屋,大体量、高标准地规划和打造全域旅游。美丽经济正在成为商洛经济的一个崭新主题。
思路决定出路。各县区针对县情、村情、民情实际,确定了环境改善、产业培育和素质提升同步推进的思路,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方向对头、目标明确、持续推进。丹凤县竹林关村确立了“围绕融入商于古道旅游大循环、打造丹江谷地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目标,挖掘竹文化、打造水景观、提升桃花谷、重塑古村镇”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并取得显著效果。各示范村全面启动了以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活动室等“十个一”为主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试点工作,用公益广告感染人、用先进典型教育人、用文化活动陶冶人、用村规民约约束人。
各县区围绕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理念,把编制科学的美丽乡村规划作为头号工程,按照尊重自然美、沿袭古朴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讲究艺术美、构建整体美的原则,编制了一系列既新颖别致讨巧游客,又能落地生根易于建设的规划,避免了盲目跟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柞水朱家湾、洛南巡检街、镇安云镇等村,在高质量编制规划的基础上,又让规划单位全程参与监督,指导规划变现,避免了规划建设“两张皮”。山阳县前店子村按照“一户一法、一院一景”的要求,制定了6大类138个单体规划,确保美丽乡村一张蓝图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