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收入低
国内排球运动员的月平均收入也就3000左右,一女排国家队主力更是抱怨,“主场赢球奖金100,客场50……连自己都养不活。”
全运练兵场
联赛里的俱乐部本质其实就是各省市专业队,它们存在的首要任务是打全运会,为给今年的全运会备战让道,排球联赛被压缩到了不到80天的时间
随着前日北京男排首次捧起男排联赛冠军奖杯,2012-2013赛季中国排球联赛大幕正式落下。在足球、篮球两大联赛红红火火的同时,作为国内最高水平排球赛事的联赛,却因为全运会而不得不压缩赛程,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悄然开始、悄然结束”,无人关注,水平低下,沦为全运会的练兵场,这样的落差不由得让排球迷们感到无比心痛。近日来,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体坛周报》在内的众多媒体,纷纷聚焦排球联赛的困局,并得出了一个几乎相同的药方———必须走职业化之路。然而,这条道路对于中国排球而言却并非易事。
水平低
“世界二流”的外援也能带领黑马夺男排联赛冠军
中国排球联赛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曾一度被媒体吹嘘成“仅次于意大利职业联赛的世界第二大国内排球联赛”。但进入新世纪后,水平却是一年不如一年:从曾经16支下降到12支,具有竞争力的队伍也不过三五支,多数球队甘居中游或者在保级圈徘徊。
如果说恒大女排的大手笔投入,取得三年一冠两亚的成绩尚在情理之中的话,北京男排本赛季的成功就更加令人意外。本赛季北京男排引进的萨尔瓦多、温特斯和布林克曼三名外援,被不少国内教练都看做“世界二流”,但就凭借这样的“二流球员”,北京男排在杀入A组之后,第一个赛季以黑马之姿夺得第四名,一年之后更势如破竹的拿下冠军。这也从一个侧面清晰反映出如今中国排球联赛水平的低下。
联赛水平的低下,导致的恶果之一,就是国家队水平的急剧下滑。面对外界巨大的批评之声,作为联赛管理者的中国排协,要么是装听不见,要么就是用“从未说过排球联赛是职业联赛”来搪塞。
伪职业
队员归属各省市体育局
球员想要转会太难
联赛俱乐部实际上就是以各省市专业队为班底的专业队套以俱乐部的名头参加国内联赛,本质仍是专业队和专业队所属的各省市体育局。各省市排球专业队存在的首要任务是四年一度的全运会,因此联赛不过是队伍练兵的机会。
本赛季,为了给今年的全运会备战让道,排球联赛做了最大程度的压缩,前后只有两个半月,不到80天的时间。仓促的赛程,让各支球队都缺乏足够的休息时间,再加上担心球员受伤影响到全运会,各队都不敢让主力队员太过“拼命”。
此外,这种伪职业带来的最大恶果,就是队员不流动。队员是专业队培养出来的,所有权也归属各省体育局,这样的情况下,球员要想转会简直难如登天,财大气粗如恒大女排,即使郎平在圈内人脉深厚,但依旧是挖不动任何一名当打之年的球员。一位地方排球管理中心领导曾如此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说到底,联赛成绩好坏不会影响到管理层的成绩,只要全运会打好了就行了。这样的情况下,你说人家会不会把好一点的球员卖给我?”
收入低
没人愿投钱
女排国手都抱怨养不活自己
水平低下,关注度也就越来越低,绝大部分比赛都是观众寥寥。新赛季,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电视台,都大幅度削减了转播场次。关注低,自然也就没人愿意投钱,以四川男、女排为例,已经数年未能找到冠名赞助商,两支曾经的劲旅只能“裸奔”参赛,为保级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