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的落幕,为里约热内卢按下了全面筹备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启动按钮。巴西人为筹办世界杯交上的答卷,基本通过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考验。不过在场馆建设效率、赛事服务细节和安保等方面,巴西仍有不少提升的空间。2016年的里约,会比现在更美吗?
效率
奥运场馆建设成问题
世界杯球场的建设速度曾十分令人担忧。世界杯开赛前一周,包括揭幕战举办地圣保罗伊塔盖拉球场在内的多个球场,还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虽然场地建设问题最终没有影响比赛的进行,但国际足联相关人士多次批评过巴西人的拖沓。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科茨曾对里约奥运会的筹备工作进展表示担忧。他甚至曾表示,里约奥运会的筹备工作是他见过的“最差的一次”。科茨因此不得不先后6次来到里约“监工”。
里约奥运会的场馆集中在科帕卡巴纳、马拉卡纳、巴哈和德奥多罗4个区域。前两个场馆区的建设进度还算不错,巴哈和德奥多罗却多少有些令人头痛。
据了解,里约奥运的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主新闻中心、网球馆、篮球馆和游泳馆等都在巴哈区。目前该区域多数建筑主体已经完工,不过仍 有些建筑处于打地基的阶段。此处的工人们看起来并不担心建设速度问题,每天平均5小时的工作时间,常常还因巴西队的比赛而放假。
德奥多罗场馆群的9个场馆,目前只建成3个,负责人称整体工程会在2015年年底前完工。不过筹办方的承诺并不能完全相信,比如巴西政府曾保证世界杯前在里约与圣保罗之间修建高铁,而世界杯已经落幕,高铁还不见踪影。
国际奥委会的数据显示,在距离里约奥运会开幕还剩两年零一个月时,里约的筹备工作仅仅完成10%,而同一时期的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完成率都超过60%;而公认筹办进度最为拖沓的雅典,当时也都已经完成了40%。
巴西人的办事效率,记者在采访世界杯的一个月期间深有感触。到很多餐馆吃饭,上菜常常至少要等一二十分钟,而结账时的等待更让人“欲哭无泪”。一位中国媒体同行曾如此吐槽餐馆的上菜速度,“来巴西出差,低血糖都犯了好几次。”
服务
公共服务有待提升
为了更好地向球迷提供咨询服务,巴西世界杯主办方在每个球场附近都设置了多个问询岗亭,里面一名懂英语、一名懂葡萄牙语的志愿者,一般可以解答所有球迷的疑问。
不过一旦你离开球场,问路都会成为一件麻烦的事情。在街上行走的巴西人,会说英语的并不多,有时连问四五名行人,也无法得到所需的答案。
里约卢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文院长乔建珍告诉记者,在巴西很多学校,每周只有一节英语课,所以巴西人的英语比中国人还要差很多。
幸好巴西人的热情,可以抵消一些语言不通带来的不便。街上的行人看到无助的游客时,会主动询问可以提供哪些帮助,他们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用葡语回答问题,甚至等到会说英语的其他巴西人解答完问题,他们才会离开。
里约的公共交通服务也有待提升。这里的很多公交车站都没有站牌,在上车之前,游客们只能通过公交车上方的终点站显示牌,猜测该线路是否会通过自己要去的地方。
上了车就不知道该在哪下车,车辆或售票员也不会为乘客报站。从这一点来说,里约的公交车与国际旅游城市的名称极不相符。而不报站的问题,在里约的地铁上同样存在。
如果游客选择出租车,便又可能面临堵车问题。孔卡在参加自家美发沙龙的开业庆典时,就因为堵车而迟到了一个多小时。法国队在里约比赛时,也曾因为担心堵车而放弃了踩场训练。这是里约接待能力略显不足的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