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综合体育

北京12项立法为冬奥会提供法治保障

2022-01-04 02:10:00

来源:新京报

  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6年来,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完成无障碍环境建设、志愿服务等相关立法

  北京12项立法为冬奥会提供法治保障

  1月4日,出席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代表和列席人员将陆续报到,会议将于6日正式开幕。

  一个月后的2月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记者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的6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完成12项相关立法,推动做好冬奥志愿服务、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无障碍环境和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首次开展京津冀协同立法,为“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贡献重要法治力量。

  这12部相关立法,可以说为北京筹办和举办冬奥会、为北京双奥之城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立法管住污染源 打造和呵护“冬奥蓝”

  移动源污染是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重要来源,秋冬季是北方地区重污染天气易发的时段。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津冀人大协同制定“一条例一决定”,将移动源污染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在重点时间段实行特殊管理,联防联治降低污染排放,最严措施呵护蓝天白云,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最优纪录不断刷新。

  2020年1月,与津冀人大同步通过《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是我国第一个同步起草、同步调研、同步审议、同步制定的区域协同立法,为冬奥筹办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条例的出台,推动三地统筹“油、路、车、企”,对移动源污染防治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措施,深入开展“一微克”行动。

  两年来,三地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柴油车,大力推进“公转铁”工作,开展数百次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2021年前三季度,北京PM2.5累计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空气质量。

  考虑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期间,正是重污染天气易发季节,为了保障赛会期间空气质量,2021年7月,与津冀人大同步制定“授权政府为保障冬奥会筹备和举办工作规定临时性行政措施的决定”,以法规性决定的形式明确政府特殊时段工作权限,支持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有效采取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明确:“在冬奥会筹备、举办期间及延后期限内,授权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不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不与本市地方性法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前提下,按照必要、适度、精准的原则,通过制定政府规章或者发布决定的形式,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道路交通等方面规定临时性行政措施并组织实施”。

  提升医疗卫生、无障碍环境等方面保障

  6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提升场馆赛区和城市服务保障能力,以首善标准做好各项工作。

  医疗卫生保障是冬奥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做好《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北京市献血条例》立法修法工作,让冬奥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更加高效顺畅。

  围绕冬奥筹办,制定《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为办好冬奥盛会提供重要的公共服务支撑。推动政府分行业出台科教文卫、旅游商业、住宿餐饮等方面标准体系。城市公共交通站纷纷增加外语标识,窗口服务单位实行外语服务规范化标准,政府网站和公共服务热线开辟外语通道,为冬奥筹办营造良好国家语言环境。

  提供无障碍环境是北京冬奥申办承诺和筹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推动以场馆赛区为重点,建设好无障碍运动环境、生活环境和出行环境,提升城市设施、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无障碍水平,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举办,以及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状况,提升首都城市文明程度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良好的志愿服务是冬奥筹办的重要需求。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实际需要和首都人才优势,修订《北京市志愿服务条例》。特别是为志愿者购买保险,建立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扩大志愿服务范围,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等重要条款得到落实。

  据悉,全市实名注册的志愿者突破四百万人,冬奥冰雪运动场所、重点社区、交通出行等7个领域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冬奥会前各类测试赛和城市服务保障工作中,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频次和体量均居全国首位。

  立法提升首都形象 促进社会文明建设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展示中国良好形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重大盛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市委的领导下,立足“两个大局”高度开展立法,推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充分彰显古今灿烂中华文明。

  通过制定《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设置管理条例》,提升城市“颜值”。随着条例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下沉到基层,乡镇街道开展经常化巡查工作,推动全市户外广告设施实现“规划”管理、牌匾标识实现“规范”管理、标语宣传品实现“许可”管理,城市风貌焕然一新。

  通过制定《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用文明的办法解决不文明的问题,让群众看到文明的好处,将文明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制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加强老城保护、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和中华文明挖掘宣传。

  通过制定《北京市旅游条例》,推动政府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保障,开通连接火车站、机场与重要历史文化景点公共旅游线路,提升历史文化旅游活力。推动政府落实对民宿旅游的规定,促进乡村民宿健康发展,在延庆冬奥场馆周边形成近千个冬奥民宿小院,为冬奥期间游客接待和文化展示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通过制定《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把促进全民健康和营造奥运氛围作为出发点,推动体育场馆实现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增加健身空间、城市更新配套体育设施,形成了保障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让科学健身成为市民群众潮流时尚和生活方式。

  新京报首席记者 吴为

  • 相关阅读
  • 他们在冬奥会前上场

      冰点特稿第1250期   他们在冬奥会前上场  张嘉豪在学会“落叶飘”的那个冬天,爱上了滑雪。“落叶飘”是单板滑雪的基本功,学好了,可以像落叶从高空飘落那样,呈Z字型在雪道上左右摆动着滑行。  那一年他...

    时间:01-05
  • 在冰雪大本营体验科技的力量 ——探访中车二七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

      作者:本报记者 王东 侯珂珂 黄小异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5日 08版)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30天之际,记者来到北京丰台长辛店探访。这里矗立着的一组工业风浓厚的建筑群,便是北京现存唯一的百年老厂——...

    时间:01-05
  • “第二赛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掠影

      这里,是北京冬奥会“第二赛场”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掠影  作者:本报记者 王东 侯珂珂 黄小异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5日 08版)  1月4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MMC)正...

    时间:01-05
  • 中国冰雪健儿积极备战冬奥——三十天,冲刺!

      作者:本报记者 王东 黄小异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5日 07版)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30天。  汗水凝结成空中的雪花、浇铸脚下的冰面。2021年7月起,中国冰雪健儿终于结束了长达一年多“无赛可参”的...

    时间:01-05
  • 冬奥会北京颁奖广场举行颁奖仪式全要素演练 已具备赛时运行条件

      冬奥会北京颁奖广场举行颁奖仪式全要素演练,赛时将承担32个比赛项目奖牌颁发仪式   北京颁奖广场已具备赛时运行条件  新京报讯 (记者吴为)1月3日下午,北京冬奥会重要的非竞赛场馆——北京颁奖广场举行了颁...

    时间:01-04
  • 最强阵容代表中国出征冬奥 冰壶奥运选拔赛 真刀真枪比真功夫

      4支男女四人队伍、5支混双队伍参加 选出最强阵容代表中国出征北京冬奥会   冰壶奥运选拔赛 真刀真枪比出真功夫  2021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冰壶精英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在北京首钢园收官。本次赛事从赛程到冰面对标...

    时间:01-04
  • 冬奥倒计时一个月:北京,期待与奥运的再一次拥抱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4日电 题:冬奥倒计时一个月:北京,期待与奥运的再一次拥抱  记者 王禹  沿着古都北京悠长的中轴线,天坛、故宫等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其间。它们构筑出这座城市的挺拔脊梁,诉说着千年历史...

    时间:01-04
  • 新年想给自己“充能”?这部纪录片别错过!

      倒计时一个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就要来啦!这将是中国首次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也将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中国冰雪健儿整装待发,纷纷用“人生能有几回搏”作为自己...

    时间:01-03
  • 中国女子双人雪车世界杯赛创历史突破

      (北京冬奥会)中国女子双人雪车世界杯赛创历史突破  中新社北京1月3日电 当地时间2日进行的2021-2022赛季国际雪车和钢架雪车联合会世界杯拉脱维亚希古达站比赛中,中国队怀明明组合和应清组合在女子双人雪车比赛...

    时间:01-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