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洛南县

文化铸魂乡村美

文化铸魂乡村美

2022-05-27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赵有良 王江波

  一方池塘碧波荡漾,棵棵杨柳随风摇曳,成群结队的小鸟,或于村道闲庭信步,或掠过樱花啾啾低鸣。这幅流动的乡村振兴田园美景,就在洛南县景村镇的御史村中。在御史庄园,顺着林间小径漫步,目之所及,粉墙黛瓦的四为书院、古朴厚重的农耕文化馆相映成趣。沿着庄园拾级而上,两旁栽植着红仁核桃的梯田纵横交错,树苗间套栽的金银花在山谷间散发着阵阵幽香。

  说起御史村的来历,村民张福计打开了话匣子:“御史村的前身是张家村,2014年才由张家村、景旗村和蔡底村合并为一个新村,取名为‘御史村’。之所以取名御史,是因为张家村自古就有‘御史故里’的美誉……”

  明朝时,御史张鹏告假回洛州省亲,恰遇家乡惨遭洪灾,一片黄沙茫茫,饥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面对此情此景。他拿出多年积蓄,搭棚舍饭施食,捐粮救济灾民,又冒着丢官的危险,为民请命,开仓放粮。这一惜乡爱民之事,在当时被传为佳话,并被后人称颂,流传至今。现在御史村的一些老人还传唱着“黄沙压田三尺厚,颗粒无收百姓愁。为民请命四方走,哪怕天塌水倒流”的诗句。

党建引领致富路

  御史张鹏为民请命、爱民如子、热爱家乡的精神,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张家后人顽强拼搏,也勉励着一任又一任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引领下,更加用心用情服务人民。“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作为党员,要把为人民服务始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彰显党员干部为民请命的情怀和担当。”御史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满说。

  金银赚尽世人忙,花发金银满架香。御史村是洛南县远近闻名的“金银花村”。近年来,御史村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党建帮带的模式,引导农民种植金银花,壮大集体经济。由于村里种植出的金银花“药性好、收益高”,金银花产业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合作社的金银花种植基地目前已经发展到50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500多亩。通过多年探索,核桃园里套种金银花、金银花地里套种黑花生的套种模式以及金银花基地里养殖土蜂的种植套养殖模式,已经在当地大力推广开来,增收致富效果相当明显。”合作社负责人郭夏峰欣慰地说。

  在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龙头带动下,洛南县多个村的4000多户村民开始种植金银花,种植面积达3000亩,直接拉动创收1000多万元,间接创收3000多万元。

  从脱贫到致富,一簇簇金色的小花变成了“致富花”,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幸福家庭。现在的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不仅让512户社员、217户贫困户奔跑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也通过打造品牌,让“仓圣”牌系列产品走出商洛、翻越秦岭、走向全国,成为宣传洛南、展示商洛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旅融合显成效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只有因地制宜打造乡村建设体系,让农民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

  御史村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建成集采摘、体验、休闲、娱乐、学习、教育、观光为一体的御史庄园,园内建有四为书院、抗日炮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及清廉文化长廊、村史馆、农耕文化馆、家风家训馆,成为一个综合性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实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进入御史庄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四为书院中的上千册图书,家风家训馆、六有门、抗日炮台、村史馆、农耕文化馆等,让御史村民俗文化韵味十足。御史村深挖村史和家风家训等文化符号,依托抗日炮台等红色资源,就地建设别具特色的村史馆,打造出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文化乡村。

  随着四为书院在御史村落成,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愈发丰富,原本冷清的小村庄,现在每逢周末都会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在书院“学习充电”。这个书香味十足的御史庄园也成为村民的“新讲坛”,群众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我周末一有空就会带孩子来这里看书,这里书籍种类齐全,不管是纸质图书、有声读物还是电子图书,在这里都能一站式学习。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大伙喜欢来的一个地方。”正带孩子在书架前挑选书籍的蔺敏说。

  前来参观的不只是本村村民,来自古城镇王村的村民王涛也时常来御史庄园散步休闲。“之前听朋友说,御史村的御史庄园很值得来,后来在游览了农耕馆、家风馆后,感觉这里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现在周末有空,我都会约上朋友,来这里放松放松心情,感受御史村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农耕文化馆,王涛边驻足欣赏,边和朋友讨论一件件写满历史的“文物”。

环境整治换新颜

  曾经,农村是萧条、脏乱差的代名词;而今,御史村也开始重新焕发生机,颜值气质双提升。在御史村,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

  御史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深入推进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御史村结合秦岭山水乡村建设,通过“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对村庄卫生进行集中治理。

  “环境干净了,苍蝇、蚊虫少了,我们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民张福计对御史村的环境连连点赞。如今,在御史村走村串户提及环境话题,随处都会听到这样的谈论。2021年以来,御史村累计改造卫生厕所155个,新建垃圾填埋场一个,对5公里通村水泥路补栽6000多株金银花,安装路灯190多盏,实现了绿化再提升,亮化全覆盖。

  蓝天白云下,干净整洁的道路穿村而过,村道两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随风摇曳……走进御史村,仿佛走进一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御史村的美丽“蝶变”正悄然发生着。

  • 相关阅读
  • 洛南集中整治城区道路交通秩序

      本报讯 (毕波波 焦 月)连日来,洛南县通过开展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为群众创造更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从4月25日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洛南县采取集中...

    时间:05-30
  • 小城里的大幸福

      本报记者 李小龙 王江波  今年夏天,洛南县城和以往不太一样,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道路更通畅了,街道更整洁了,人行道和街角公园更贴心了。  家住山水国际的杨曦每天出门散步时,总要和身边的朋友们夸一...

    时间:05-30
  • 洛南民警樊有宏荣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本报讯 (通讯员 李重立)5月25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大会表彰了一批全国公安英雄模范和立功集体。洛南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石门中队中队长樊有宏被表彰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这是...

    时间:05-27
  • 廉勤监督“小岗位” 提升基层治理“大效能”

      本报讯 (通讯员 贺琪)5月23日,洛南县纪委监委“网格化+廉勤监督员”工作机制运行现场拉练队伍对古城镇“网格化+廉勤监督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肯定了工作成绩。  古城镇党委负...

    时间:05-27
  • 云蒙山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

      本报讯 (通讯员 寇 鑫 李东芳 南 星)近日,在洛南县麻坪镇云蒙山村新建的地栽木耳产业基地里,务工人员正在忙碌地打孔、养菌、摆菌、浇灌。据了解,云蒙山村地栽黑木耳等产业已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助力群众...

    时间:05-27
  • 洛南实施“三百四千”工程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本报讯 (通讯员 杨 民 刘军民赵晓翔)今年以来,洛南县紧紧围绕“一都四区”战略目标和“五个洛南”建设大局,以实施“三百四千”工程为抓手,在防疫防汛等重大斗争、重大考验中淬...

    时间:05-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