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龙 王江波 通讯员 邵 辉
薛村美丽的环境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罗坡村栽种翠竹美化环境
孟夏时节的洛南城郊,草木葱茏,万物并秀。
薛村驿站绿柳如烟,溪水潺潺,人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窑底农耕体验共享菜园,生机盎然,学生种下的蔬菜在阳光下肆意生长;官桥河两岸工人铆足干劲,加紧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丰陵塬上烟农抓住时机,移栽烟苗,确保今年有个好收成。
走进洛南城关街道大小村落,人居环境焕发新颜,特色产业生机勃勃,乡村旅游火热“出圈”,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洛南城郊大地徐徐展开。
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生态美则乡村兴。“千万工程”以生态起步,但不止于生态。
甘河是洛南县中心城区一条重要的河流。过去,甘河附近基础设施薄弱,居民环保意识差。
“河边、桥下、草丛中,到处都是垃圾。哪方便垃圾就丢到哪里,也不管对环境有没有污染。”回忆起以前的景象,今年48岁的李新军皱着眉头说,自己从小就生活在甘河旁,见证了甘河水从清澈到浑浊再到清澈。
李新军回忆,小时候甘河清波荡漾,他和小伙伴经常光着脚在河里玩耍嬉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甘河河面漂满塑料袋,再也没有人在甘河里戏水了。”李新军说。
为切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洛南县城关街办对甘河流域进行了综合提升改造,逐社区落实卫生清扫工作机制,并聘任保洁员,进行日常清理,确保甘河水清河畅。
经过水生态修复,综合改造提升后,甘河附近的垃圾明显变少了,水也变得清澈了不少。
“现在的水,跟我小时候在河里玩耍时候的水都差不多了。”李新军说道。
除了小流域生态修复,洛南县城关街办立足全域,推进北过境路、洛灞路、G242主干线周边环境治理,对北过境路、洛灞路沿线撂荒地块进行翻整覆土复种,大规模组织人力清理路边枯枝荒草,对沿线文化墙、宣传栏进行翻新涂白,拆除废弃房屋、圈舍,清理沟渠“黑水污泥”,沿线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洛南县中心城区的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一个个山清水秀、欣欣向荣的和美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路修得宽宽的,在城郊住着舒适自在,不比城里差。”洛南县城关街道周村居民张建宏说。
洛南县城关街办通过整治“五堆六乱”,实现了由“点上美”到“全域美”的转变。一年来,城关街办打造秦岭山水建设示范村1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5个,创建了10个县级卫生村和8个市级卫生村。
农旅融合火热“出圈”
位于原官桥河乡的陶岭社区,是旧时骡马古道必经之路,那荒凉的古道、散落的石瓦见证这里的沧桑历史。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洛卢高速的修建,陶岭社区迎来了重大机遇。”陶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冀征锋说。
陶岭社区与洛河沿岸的几个村庄抱团取暖,借助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立足地域优势,在洛河以北、洛灵路以南打造洛河谷·生态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
5月24日,走进洛河谷·生态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只见工人正在地里忙碌地施工劳作。
“洛河谷·生态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包括邮洛农场、对虾养殖和智慧大棚三个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1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冀征锋说。
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底蕴、气候生态是城关街道的宝贵资源,当地通过深挖本地优势特色,以产业为龙头,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带动全域特色产业发展。
从洛南县城沿沉香路步行3公里,一幅初夏美景即刻映入眼帘:石龙庙水库横亘在群山之间,微波荡漾的湖水、层峦叠嶂的山林、瑰丽多姿的丹霞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在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中,窑底村农耕文化体验园传出一阵阵孩子们的欢笑声。
“这个是曲辕犁,牛犁地时用的;这个叫耱,是用来抹平土地用的……”3月13日,在窑底村农耕文化体验园,讲解员正给洛南县西街小学学生们讲解犁地、播种、收割、磨面等各项劳动所用的工具。
据悉,窑底村农耕体验劳动实践项目一期为农耕体验园,共6亩8个区域,6个区域为种植园,有93个农耕体验地块;二期2个区域为亲子互动游玩区、农耕文化展示区。
“园区主要向社会公众提供认领地块种植、亲子互动耕种体验游玩、投喂小动物等服务,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窑底村党支部书记宋英锋说。目前,西街小学、城关中心小学、周村小学、洛南中学等12家学校和城关信用社等8家单位依托体验
园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
如今,随着洛卢高速的加快建设,以花石浪猿人遗址和尖角东河田园综合体以及八里桥砂锅烧制为依托的文化体验区、以东弘乡居为引领的民宿区、以北过境路洛南豆腐为主的餐饮区……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激活了城关街道文旅“细胞”。
乡村治理文明有序
文化兴则乡村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推进乡村治理中,移风易俗是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的“重头戏”。
4月7日傍晚,在城关街道罗坡村山口组董先生家,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去世老人的灵堂前,代表村“两委”和驻村单位前来吊唁。
“这是我们村移风易俗的榜样。”罗坡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颛贤生说,“以往的‘大办’看起来体面,但实际带来了经济负担。老人生前受到了精心照顾,现在家人把白事‘简单办’,厚养薄葬就能表达孝心。”
这是城关街办开展四种陋习专项整治以来,首件丧事简办的案例。
移风易俗,移的是不良风气,易的是陈规陋俗。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巩固市级文明镇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四种陋习专项整治,引导群众节俭养德、文明简约过事,成效显著,目前从讲排场、要气派,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已深入人心。”城关街道办事处主任于登表示。
截至目前,全街道共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42起,为群众减轻资金负担50多万元。
除了移风易俗,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也是引领乡村治理文明有序的重要途径。
建设35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34个村(社区)标准化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春节前后40多名书法家义写春联600多副,传统社火文化活动展演50多场,“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7场次;全县首家“五老工作室”揭牌成立……
“千万工程”下的城关农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真正实现了从“环境美”到“心灵美”的“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接下来,我们将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推进文化铸魂工程,努力将城关街道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景美人美’的美丽家园,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谱写新时代城关新篇章而奋勇争先。”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韦刚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