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齐彦昭
百亩观光稻田绿意盎然
依山傍水而建的亲农·溪乐谷景区
立秋时节,漫步洛南县保安镇,道路干净整洁,民房错落有致,花草树木茂盛,美丽环境可见可感。今年以来,保安镇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行动走深走实,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容村貌“靓”起来
山清水秀生态美,宜居宜业幸福村。柏油村道平坦干净,田畴阡陌瓜果飘香,农舍庭院别具特色,乡风民情和谐淳朴……如今,走进保安镇各村,弥漫的是诗意,品味的是意境,流淌的是乡愁。
“以前这儿是个烂河滩,现在政府投资打造成百亩观光稻田,旁边修了人行步道,我们下午吃过饭沿着小路欣赏沿途风景,参观向日葵花海,打卡拍照,不但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情操。”仓圣社区居民李淑会说。
好的乡风民风,离不开好的环境。围绕“村庄整洁起来,乡村美丽起来,村民文明起来”,保安镇积极推进污水治理与环境整治,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净化、美化、绿化水平。建立环境卫生“周检查、月观摩、季小结、年考核”机制,扎实开展“十百千”工程。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村内巾帼志愿者“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培育村庄环境卫生示范员、监督员,形成环境卫生整治网格队伍,以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文明乡风“大提升”。每季度评选出“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各两户,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根源解决村内脏乱等问题,实现家庭美向全村美转变。
村民生活富起来
建设和美乡村,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是重中之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是和美乡村创建的坚实基础。为持续做大做强富民特色产业,保安镇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着力培育“果、烟、药、菌、畜”五大核心产业,大力发挥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助推群众增收致富,产业提档升级。
保安镇始终坚持“产业兴村”的理念,大力推动特色产业走向集群化、现代化。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建成五味子基地1230亩、食用菌设施大棚85个,流转土地400亩,实现年收入650万元,稳定就业上千人。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优势,将党员镶嵌在产业链上,派驻党员干部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监督药材种植、初加工、销售等环节,确保各项程序合法合规,帮助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让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是不管是品种的挑选,还是选址、栽种、浇水、销售等,每一步我们村‘两委’都亲自上阵,全过程参与,为的是做大做强各类产业,实现群众增收,当好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保安镇北斗村党支部书记张慧芹信心十足地说。
红色旅游“热”起来
红色基因是精神财富,也是文化资源。为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发展之路,保安镇集中力量,围绕“洛惠渠”和“唐澍墓红色教育基地”两处红色革命旧址,不断探索“红色+旅游”新业态,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
站立在“悬挂”于半山腰的洛惠渠上,大家凝望着流淌了60多年的清澈渠水,仓圣社区党支部书记叶小强边走边讲解:“洛惠渠,是一条蜿蜒盘曲在秦岭深处悬崖峭壁之上的‘人工天河’,它比著名的河南林州红旗渠还要早3年。这条全长63公里、宽1.7米的人工建造水渠,是60多年前洛南人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是洛南时代精神的生动见证。”
沿着碾子沟往前走1公里左右就是唐澍烈士的牺牲地,一座石碑映入眼帘,石碑上刻着的“唐澍同志殉节处”7个大字透出庄严气息。1928年7月1日,唐澍在率部救援驻守保安的赵雅生大队时,遭遇敌人埋伏,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5岁。20世纪80年代,洛南县人民政府在唐澍牺牲地立碑,将唐澍殉节处列为革命旧址和文物保护单位。唐澍牺牲后,当地村民刘勤娃祖孙三代义务为烈士守墓数十年。社会各界、党员干部和当地群众每年都会在这里组织祭奠活动,缅怀先烈,告慰英灵。
来参观唐澍墓红色教育基地的游客王先生说:“下次,我会把子女一起带来,让他们了解本地的红色文化,好好珍惜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美好生活,让咱们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保安镇将持续拓展红色旅游产业链,以仓颉文化博览馆及文化广场为核心突破,同步启动仓颉造字遗址群、洛惠渠、唐澍殉节处、祠堂和古民居、洛河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打造一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推广‘红色+生态农业’‘红色+休闲康养’‘红色+培训研学’‘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模式,打造地标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等旅游衍生产品,助推乡村产业兴旺。”保安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