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商南县

商南油桐与民间传统榨油工艺

2023-03-30

来源:商洛日报

  商南县地处秦岭东南麓之陕、豫、鄂三省交界处,境内属低矮山区,丹江横贯东西,气候温和,山川秀美,居民多为明清江南移民后裔,使得这里自然成为东西民风汇集区域与南北文化交融地带。商南油桐和民间传统榨油工艺堪称当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南油桐
  油桐属大戟科,落叶乔木,高3—8米,因树叶似梧桐、种子可榨油而得名,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木,在商南俗称“桐子树”,分布极广,有着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属“商南三宝”(油桐、生漆、龙须草)之首。
  商南县的油桐主要分布在丹江两岸和丹北地区,是旧时山区农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与重要经济来源。据1978年全国油桐会议统计资料,全国10万亩以上的大县有47个,商南县位列第7名,是陕西仅有的一个入围达标县。《国民经济资料》显示,1986年全县油桐已达25万亩,年产桐子241万公斤,生产桐油75万公斤。
  桐子树谷雨(4月份)前后开花,花瓣为白色间有淡红色条纹,先叶开放。当地有“穷人莫听富人哄,桐子开花正下种”俗谚和歌谣,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留有《桐花》《老桐树》等不朽诗章。1995年3月10日,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了“以桐花作为商南县花”的决议,并将桐花图案雕刻在县标底座之上。
  油桐全身都是宝。桐树本身即是良好的木材与建材,其根、叶、花、果壳及油可入药。根能消积驱虫,祛风利湿,用于蛔虫病、食积腹胀、风湿筋骨痛、湿气水肿;叶能解毒、杀虫,外用治疮疡、癣疥;花能清热解毒、生肌,外用治烧烫伤;桐子壳和油饼是肥效很高的优质肥料,并有防治地下虫害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果壳可制活性炭,炭灰可熬制土碱;老叶切碎捣烂,水浸液可防治地下虫害。其果实当地称作桐籽,酷似棉桃状,皮厚面光滑,果内有5—8颗带硬壳的种子,种仁形状像大蒜瓣,含油量高达70%。榨出的桐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用途,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点灯照明和制造油漆涂料之必需品。因桐油是一种优良的带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它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用它涂刷各种木制家具、门窗、农具、乐器、船舶等,美观耐用,被广泛用作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桐油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之一,历史上与丝、茶并列为中国三大传统出口商品,无论产量和质量都雄居世界第一,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油桐树在-7℃~-10℃就会产生冻害而死亡。商南县地处秦岭东南麓,属亚热带气候,具有桐树生长的优越条件,亦有桐油产销的悠久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北宋年间,当地的桐油就由丹江航运远销襄樊、汉口等地;明万历年间,延伸至东南各省,到了清代,桐油已成为商南县大宗出口物资,群众用它换取盐、糖、布匹、瓷器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民间流传着“家有千棵桐,一辈子不受穷”俗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全县桐林达到17万亩,60年代初由于毁林开荒一度面积大幅下降,70年代又作为多种经营拳头项目来抓,通过选优、培育、改良和引进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桐林面积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油桐公社(双庙岭)、清泉、过风楼等地均形成了油桐基地。80年代初,除民间传统榨油业外,县上建立了油脂加工厂,日生产桐油0.5吨,双庙岭等地也相继兴办了数十个机械加工桐油的乡镇企业,国家大量收购桐籽和桐油,到处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商南民间传统榨油工艺
  自古以来,民间各行各业都敬有自己的发明创始人即“祖师爷”,如轩辕黄帝发明了车舟,嫘祖发明养蚕与制衣,神农发明了农耕、驯兽和医药,老君爷为铁匠的祖师爷,鲁班为木工的祖师爷,油坊油匠敬的则是五代后汉时期在商南县清油河打油、卖油为生的郑子明。因郑子明当年在此打油、卖油,留下了许多带“油”字的地名、古迹与传说,其当年打油的“石油槽”与“压油石”至今尚存,千余年来一直是清油河的镇街之宝,其发明的榨油工艺传遍了全国各地,传承至今。由此可见,商南可以称作榨油业的发源地之一。
  旧时,商南的榨油作坊星罗棋布,诸如“王家油坊”“黄家油坊”“杨家油坊”“油坊岭”“油坊沟”等。当地的榨油业如此兴盛,除了因为它是民间榨油工艺的发源地,更是因为商南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油脂作物种类繁多,除用桐籽为原料榨“桐油”外,旧时浇制蜡烛用的就有“木油”“漆油”“药籽油”等,还有用于润滑、医药的“大麻子油”;至于食用油,那就更多了,如“芝麻香油”“花生油”“黄豆油”“菜籽油”“小麻籽油”“胡麻油”“棉籽油”等等。
  在商南民间,除小磨香油采取“晃油”法外,其主要榨油方法分为“打油”和“撞油”两种方式,其中“打油”作坊较为普遍。“打油”系将油榨站立安置在地上,用油锤向下打压油尖将油挤出来的方法;“撞油”作坊多设在山区,系利用岩洞或崖坎来做挡壁抵座,将油榨躺平安在地上,用撞杆撞击油尖将油挤出来的方法。其原理同为挤压法,工艺流程也基本相同,故而素有“晃油”“挤油”“压油”“撞油”之称谓。
  榨油作坊的设备、工具主要有油榨、油槽、油档、油尖(楔子)、油锤、炒锅、石碾、蒸锅、饼模、油箍、油衣子、木饼等。其中“油榨”为榨油的主体设备,当地俗称“榨牯子”,需选用直径一米以上的粗大的榔油树、药籽树或花栗树等坚硬结实的木材,一般长5米,解成对称的两半边,中间形成一个宽70—80厘米、长3米的长方形槽室,两头用横档套卯榫固定,俗称“廊槽”。廊槽又分前舱与后舱,前舱为放置油饼用,后舱则为加工动力仓。榨牯子中间两边凿有对称滑槽,为套“木饼”柄和固定“油挡木”卯榫用。“木饼”分前后两块,两边有凸卯嵌在榨牯子两边滑槽内,为夹靠固定油饼的重要器具。“油槽”亦称“底槽”,系倾斜置于前舱下面接油的槽,便于挤出来的油顺槽流入油篓或油桶。“油尖”亦选用坚硬结实的木材制成,一般长80厘米,下为楔子状,上为圆头套戴铁箍,以便经得起捶打与耐久。“油捶”有石锤与铁锤两种,皆系圆形,两头为平面,且有大、中、小三种。小锤重约15公斤,多半在开始时使用;二号锤重约20公斤,大锤则重30公斤以上。“油档”是产生传动力的器具,有宽窄之分,两头卯榫插于榨牯子滑槽内,以加尖、加档、换档后而产生前后挤压力来榨油。
  榨油的工艺程序主要有焙干、碾压、蒸粉、包饼、入榨、打油、卸榨、回烧等步骤,每道工序都少不了榨油匠人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熟练技巧。
  焙干,俗称“炒籽”,系将桐籽之类的原料通过焙炒去掉水分,达到干燥松脆的目的。工具主要是炒锅与炒铲,炒锅一般里高外低倾斜地安装在较深的灶膛内,炒铲为半圆形,小于锅切面且用铁链系于梁上,操作时只需双手握铲柄,不断地向上翻炒即可。这样可使籽料自动回落,既能均匀受热,又能一次多炒,还省力气。
  碾料,即将桐籽加工成粉面。工具为碾滚与碾盘,动力多为毛驴拉、用水轮带动或人力推动。
  蒸料,即将碾碎的粉料过筛后,置于甑子上用高温蒸,热后易黏结,便于成型。
  包饼,即将蒸好的粉料趁热包成饼,以便上榨。这道工序较为复杂,要求也严格。工具主要有饼模子、油衣子、铁圈箍和托木饼。饼模子系料饼定型器,为圆形面箩状;油衣子是用龙须草扎成的包裹粉料的外套;铁箍圈则是用来固定油饼的器具,每块饼需3只铁箍圈;木饼系在包饼与移动时作为托盘用,以防包好的油饼散落,在油饼入槽后则为夹挤油饼的靠板。操作时,先将木饼平放于地面,将饼模置于其上,将铁箍圈摞着放进饼模内,再将油衣子像撒网一般均匀地铺在饼模上,将粉料倒在油衣子上,然后小心地按纳入饼模中,边填料边用脚踩踏;待料填满、踩踏瓷实后,将四周油衣子覆卷包裹起来,将铁箍一个一个套上即可。油衣子一定要铺匀,不然挤压时易“冒屎”(料外泄)。饼料要压瓷实,否则难以成型且易脱箍散落。
  上榨,通常8块饼为一槽。将包好的8块饼用木柄压上固定好后,靠立在油槽前仓室内油槽上,两头用木饼夹紧,然后将后舱室用宽窄不同的挡木挤严,再将4只油尖排开牢牢地插入档缝中,做好开始榨油的准备。
  打油,操作者双足叉开,站立于后仓两边的榨牯子上,将油锤从裆下拎起来,举至头顶上方,运足气力后,即稳、准、狠地依次砸在各个油尖上。油尖顺着冲击力逐渐楔进油档缝中,伴随着档次拉开,挤压力逐渐加大,油便从油饼中被挤压出来,顺着地槽流入了接盛的桶或篓中。开始时油饼松软,先用小锤夯打即可,当油出到一定时候,随着油饼的紧缩、出油量的减小,油挡的空隙也就拉大了,这时就要将油尖拔出,换上宽档重新加尖后,改用二号锤夯打;最后再用大锤夯打,号称“三道锤”。
  卸榨,经过三道锤后,便很少出油了,即可拔尖、松挡,取出油饼,这就完成了头道打油程序。
  回烧,即将打完头道油的油饼再次碾压、蒸料、包饼,重新上榨打二遍,俗称“回烧”。
  商南民间传统榨油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地方特色,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具有农业文明的传承价值,所榨出的油色泽晶莹、热度低、没有沉淀物,尤其是榨出的食用油色美、味香,营养丰富,保存时间长而不变质。但是,随着工业化和电器榨油设备的推广,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存在的一些手工榨油作坊渐渐已被淘汰。传统榨油工艺作为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予以保护。

  • 相关阅读
  • 商南聚力打造西街古城经济集聚区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进一步挖掘城市消费潜力、激发城市活力,盘活城区西街资产,完善配套设施、丰富西街业态,培育特色文化脉络、优化消费市场环境,充分挖掘西街消费新动能,聚力打造西街...

    时间:10-20
  • 商南实现77个事项“跨域通办”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专项问题整治,积极与毗邻的湖北省十堰市、河南省淅川县等地签订“跨域通办”战略协议25个,解决了群众异地办事难问题。   为了让群众办事更便...

    时间:10-17
  • 商南着力解决“上学难”问题

      本报讯 (通讯员 殷世乾 田新峰)近年来,商南县始终坚持“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理念,立足县域实际,紧扣学位需求变化,科学调整镇村校点布局,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努力解决群众关切...

    时间:10-17
  • 商南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利用苏陕协作资金,进一步深化苏陕劳务对接机制,组织开展“点对点”订单式培训,着力打造“商南技工”特色劳务品牌,帮助农村人口特别是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   ...

    时间:10-16
  • 商南推动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有机融合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有机融合,推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促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商南县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落实“谁...

    时间:10-11
  • 商南壮大产业集群促进项目落地见效

      本报讯 (通讯员 李 行)今年以来,商南县聚焦“五个年”重点任务,创新标准化厂房招商模式,健全招商引资机制,围绕基础平台、产业链条和项目投产,持续壮大新材料、电子设备、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集群,入驻企...

    时间:10-10
  • 商南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着力打造以北茶小镇、后湾为代表的乡村游产品,以金丝峡、莲花湖、文碧峰为代表的生态游产品,以前坡岭红军战斗遗址、红七十四师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游产品,以金丝峡旅游...

    时间:10-10
  • 商南着力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

    试马镇红庙村 美丽乡村后湾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全面建设美丽宜居的秦岭山水乡村。   商南县推进...

    时间:10-09
  • 商南探索生态保护“三长”联动机制

      本报讯 (通讯员 李 行)今年以来,商南县探索推行“林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推进林业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和刑事司法有机衔接,提升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效能,加强全县森林等生态资源安全。  ...

    时间:09-28
  • 商南分类施策稳经济促消费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坚持分类施策,稳住工业底盘,深挖消费潜力,拓展建筑市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商南县按照“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牵头协调调度...

    时间:09-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