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问政解难题
“我只是一头小毛驴,不是骡子,更不是骆驼,我只能驮100公斤,现在有人向我背上搭了300公斤东西,我受不了了……”62岁的东峪村支书王方印用这样的开场白,就道路承载问题开始了“问政”。商州区广场问政第二场活动举行1个月来,21名群众提出6个方面的32个问题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27个村的近300名群众在家门口,面对面提问交通、水务、林业、住建、教体局局长和大荆镇党委书记,这样的场面在我们村是第一次。”尽管1个月过去了,但周岭村支书王岁盈对当天的活动仍历历在目。
王岁盈是商州区十佳村支书。他说,5月8日那天,6位领导坐上被问政席,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诚恳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答复群众的提问。涉及道路修复、人饮工程、产业发展的问题,一一得到了答复。这些老百姓看起来的难事,在问政现场就限时解决了,群众心里的一个个疙瘩就这样被解开,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实惠。
“广场问政”是我市创新的一个服务载体,实现了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以商南县为代表,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问政活动,赢得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商州区将广场问政活动搬到群众家门口,侧重于偏远山区;商南县干部由办公室走向广场,问政现场不怕献丑,也不怕被“刁难”;柞水县全面开展以“了解民情走基层晒实情单、议事决策在基层晒实事单、效果评判交基层晒实效单”为内容的“晒单行动”,做到取信于民;镇安县通过机关问政,用“人民网”挡住“人情网”、“权力网”;丹凤县开展“群众问政,阳光解惑”活动,让承诺说在嘴上、落到实处;洛南县突出“问政搭建连心桥、干群共结鱼水情”主题,让群众畅所欲言,敢于面对面零距离真提、真问、真评。
一时间,问政活动犹如一股春风,吹进群众的心窝里,吹拂商山大地。3月来,我市累计举办问政活动9场次,6500多名群众参与问政,解决难题839件。
精准扶贫帮民富
我市有64万贫困人口,为改变落后现状,市上提出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促村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促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为内容的“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
第一轮从2014年到2016年三年,第二轮从2017年到2020年四年。全市以县区为单位组建由7名厅级领导挂帅的7个扶贫团,组织964个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36249名干部职工,对全市964个重点贫困村、7.4万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实施精准扶贫。目前,全市落实帮扶项目2516个,启动实施帮扶项目357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60万元。
市委书记胡润泽说,开展“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是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必须坚持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陕南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和重点镇建设不动摇,奋力向贫困“硬骨头”宣战,做到包扶对象不脱贫不脱钩,不拔掉“穷根”不收兵。
“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是实行“精准扶贫”的客观要求,我市将建立长期包扶、典型带动“两个机制”,做到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精准确定脱贫路径、精准管理项目资金“三个精准”,突出与教育实践活动、美丽乡村建设、陕南移民搬迁、部门包村扶贫“四个结合”,体现制定一个好规划、发展一个好产业、培育一个好项目、创造一个好环境、建设一个好班子“五个好”,探索创造符合商洛实际、具有商洛特色的精准扶贫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