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党政建设

“四区同建”:打造贫困户实现就业创业的捷径

“四区同建”:打造贫困户实现就业创业的捷径

2014-11-27 09:20:45

  地处武关镇的民乐农业园区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到1300亩,带动全县发展大棚蔬菜5000多亩,并拓展到农家乐餐饮服务和生态观光旅游方向。今年,又新增了核桃壳深加工项目,使园区经营步入更大的市场。
  而今,这种“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丹凤“遍地开花”,成为精准扶贫的主要载体。东兴公司带动8个镇发展树型金银花种植7000亩;凯农魔芋、忠山魔芋实施订单生产,带动全县发展魔芋8000多亩;金川商品代种猪场、陕西未来良种猪场建成投产,带动全县新发展万头猪场4个、千头猪场41个。全县14个龙头企业、3个省级农业园区和1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4.33万户,带动基地农户增收3.04亿元,户均增收7027元。
  “旅游加盟”显活力:服务性产业使农民增收路子越走越宽
  丹凤县抢抓商于古道文化旅游景区被列为省政府十大文化旅游项目的重大机遇,瞄准文化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建设精品旅游景区,带动更多贫困户加入到服务型产业中,从而实现增收致富。
  县上瞄准打造“中国文化旅游名县”的目标,按照景区精品化、项目品牌化、营销市场化的思路,以项目为抓手,聚合文化、生态、区位等资源优势,以推动已有景区深度开发,使凤冠山和桃花谷3A、丹江漂流和棣花古镇4A级如期创建达标。同时,突出彰显特色文化和生态优势,围绕“秦岭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重点抓好万湾国家级“美丽乡村”创建,加快冠山、棣花、贾塬、州河北等村改造,做精“龙驹、冠山、万湾、商山、月亮湾、竹林关”等“六大人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丹凤地域品牌的葡萄酒、核桃、柿子醋、杂粮等土特产品和商字瓦当、竹林关刺绣、青铜器加工、竹编草编、四皓雕像等传统手工艺品,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丹凤县的旅游业可谓喜事不断。阳春三月,桃花谷景区顺利开园;收获季节金秋十月,“商于古道·棣花古镇”景区也如期开园。一下子触动了丹凤经济的兴奋点。
  “十一”黄金周期间,棣花景区日均接待游客1.1万人次。棣花古镇景区的开园,使31户贫困户37人进园区务工,直接经济收入30余万元,17户贫困户通过店面招租和经营商铺也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县委常委副县长石康君说:“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将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复苏和转型升级的活力点。丹凤县突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六大人家’为亮点的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热门项目。通过开发旅游产品、餐饮、从事导游、运输、园艺、保洁、安保等服务,可有效解决全县5000多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建设新型社区:“配方施治”使农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滋润
  让农民市民化,让农村变社区。这是丹凤县确定的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其要旨不仅只是在经济收入实现达标,而且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脱贫。
  “十一”前夕,丹凤县竹林关镇移民搬迁点——丹水社区又迎来了一批新住户。刘瑞玲一家四口也搬进了120平方米的新房,楼下的门面房装修营业,这将彻底改变他们一家原有的生活。
  “新社区的环境好,交通方便,服务周到,办啥事情都很方便,住在这里比我的老家美得多,心情也开朗了。”刘瑞玲的老家就在离丹水社区30多里路的山沟里,2010年的一场特大山洪灾害,一夜之间把自己和丈夫几十年积攒的家业全部冲走,只剩下残破的房屋留在山谷里。自搬迁到新社区以来,整个人的精气神显得更好了。目前,这里已经完成移民搬迁2200户近9000人,其中一、二期移民搬迁工程已入住1100户近5000人。

  • 相关阅读
  • 商州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成效清单

      区委常委班子列出整改事项57项,整改到位32项;其他(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列出整改事项102项,整改到位81项。  较去年同期,压缩各类会议48场次,减少25.6%;精减文件40件,减少21.7%;精减简报15种,减...

    时间:11-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