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雷超锋 张希锋)禁令,涤荡不正之风。制度,推进源头治理。
决心大,措施硬,成效显——2014年,商州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注定在人文生态法治商州发展史上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场扫除积弊、正风肃纪的行动激荡商州城乡。
这一年,商州区惩腐败,倡廉洁,从严治党、严肃执纪的足迹坚实有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这一年,商州区创新推行镇办监察室、基层信息公开鉴定制度和建立健全“廉政手机报”常态宣传教育机制“三项制度”,受到中省市纪委的充分肯定;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商州区公职人员行为规范》,受到省委领导充分肯定并批示;创办全省首份“廉政手机报”;具有商州特色的“四表三册二图一库”工作模式,受到市纪委肯定并推广……
数字中看变化
一年来,商州区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增强反腐倡廉建设整体合力。
落实主体责任决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反映在具体措施上。制定出台《商州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意见,下发落实“两个责任”的《实施细则》和《责任清单》,将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6类55项,落实到7名区级领导、9个牵头部门和32个协办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要求第一责任人做到“六有”、班子成员做到“六必须”,夯实了各级责任。推行“五个二”工作法,细化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及其班子成员的具体责任,明确区、镇、村三级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组织履行监督责任的标准。
数据,展示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改革之路。清理、调整由区纪委监察局牵头、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226个,只保留8个,减幅96.5%。为区纪委监察局增加编制8名,调整充实班子成员4名,增设两个纪检监察室,一线办案人员增加125%。明确镇办和区直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不得分管其他工作,集中精力聚焦主业。按照“配强人员、配全设备、配足经费”的要求,有序推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全覆盖,新派驻纪检组14个,强化镇办纪委监察室规范化建设,将其年度经费增加到6000元。
打铁还需自身硬。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督查干部纪律作风、八项规定贯彻执行、民生政策落实等23次,协调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62件,约谈有关领导干部53人(次),讲廉政课30次。认真履行干部监督管理责任,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出台干部监督新规定,创新选人用人新机制,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规定见成效,关键在落实。在近两年考核中,区上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两个区直部门和一个镇实行了“一票否决”,问责118人,其中党政纪处分46人。严格实施“一案三查”,实施主体责任追究5人,其中党政纪处分5人,免职1人,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责任落实。
震慑中扩效应
一年来,商州区认真贯彻“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总体要求,以查办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为契机,拓宽案件来源,创新办案方式,拓展办案效果,着力构建“不能腐”的惩戒机制,全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完善举报制度激发举报热情,设立网络信息中心,构建“信、访、电、网”一体化的信访举报网络,推行实名举报奖励制度和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全区纪检监察机关两年受理信访举报数量比2007年至2011年5年受理总数281件多5件,初核数量比5年初核总数229件多175件,为查办案件打下了坚实基础;创新方式加大查案力度,两年立案数量比2007年至2011年5年全区立案总数71件多124件,党政纪处分人数比5年处分总人数73人多152人,处分科级领导人数和移送司法人数均有大幅度增长,形成了惩处腐败高压态势,产生了良好的威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