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到位”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该县认真贯彻市委“五个到位”要求,选派239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定了《山阳县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对“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圆满完成239个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了村两委会班子。按照镇办党委3万元、县直党委2万元、村5000元、每名农村党员100元的标准,预算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党员活动经费;建立村(社区)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将村(社区)“两委”主要干部年度报酬待遇标准提高到2万元,“一肩挑”的提高到3万元,其他村干部(含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按主要干部待遇的80%发放,全县共预算村组干部工资2521.69万元,较上年增长1341.8081万元。
“1+3”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实行发展党员计划调控和“1+3”制度,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全程纪实把程序。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将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细化38个环节,印制《山阳县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册》,通过看流程、填手册、粘资料、归档案的方法,从党支部接收入党申请书开始,实行“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一步一审”,形成发展党员全程纪实档案。目前,全县已对1285名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了全程纪实档案。民主评议看民意。将群众意见和公认度作为确定发展对象的基础,在确定发展对象之前,各党支部通过召开入党积极分子民主评议会,测评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现实表现等基本情况,并给出总体评价。知识测试看素质,将对党的认识作为确定发展对象的前提,在支部民主评议后,确定发展对象之前,党委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测试,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面试答辩看动机。将入党动机作为确定发展对象的关键,在笔试结束后进行面试答辩,通过“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给党留什么?”等现场提问,考察入党动机是否纯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非公党建科学化水平
同时,该县在非公企业中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工作推进会,集中培训了党务干部。县上抓好调查摸底和核实工作,建立了非公党建信息平台,完成了信息采集和分类组建工作。以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评星定级、争创双强”活动,狠抓非公党建规范提升,培育示范点10个,努力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高军军 谢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