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生产力,而且是可持续的生产力。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6月份,位于秦岭深山的商州区和地处渭北高原的耀州区,因文化而缔结友好,并肩走在了一起。6月10日至18日,两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照金这片天》《江姐》两部红色剧目交流演出四场,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以交流演出为开端,商州区政府与耀州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建立长期、稳定、全面合作关系,开启了革命老区区域协作发展新模式。
商州位于秦岭南坡,秦时为商鞅封地,汉为四皓隐居处,是戏剧之乡。耀州地处渭北高原南缘,是关中通向陕北的天然门户,素有“北山锁钥”、“关辅襟喉”之美誉。商州与耀州,一个是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一个是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虽然相距200公里,但有着共同之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两地都因拥有一段革命历史而绚丽,两地人民都因有一段红色记忆而自豪。
亲切握手相识恨晚
耀州,曾是上古阴康氏的治地,置县历史2160多年。是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等“一圣四杰”的故里。药王山、大香山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等享誉海内外。
商州,位于华夏龙脉——大秦岭的南麓腹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虞契始封商,秦末即设县制。商高在这里发现了勾股弦定律,四皓隐居商山塑造了历史的风骨,商鞅封于斯地开创了华夏变革的记忆。这里曾是秦楚交兵、宋金鏖战的古战场和闯王屯兵、挥戈反明的大本营,曾是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
今天,两地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上并肩走在了一起。6月10日,商州区政府与耀州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建立长期、稳定、全面合作关系。国家一级演员张武宏在接受采访时说,两地在文化创作上相互学习,在艺术形式上相互借鉴,既加深人文生活、乡风民俗、历史渊源的相互了解,又促进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让群众的精神食粮更丰富。最好的预期还是要通过文化交流相互了解,进一步在高新技术领域、制造加工领域和其他经济领域架起合作桥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6月22日,《陕西日报》一版刊发消息《商州耀州两革命老区亲切握手》。在近10天的交往中,两地人民都有一种感觉就是“相识恨晚”,“希望开展广泛的交流活动,保持密切往来,共同成长进步。”
70岁高龄的张慧琴老人,在观看《江姐》时不时跟着唱词哼唱。她说,江姐意志很坚强,我们这代人对那段革命历史一辈子都忘不了。今天,有幸在家门口看到如此精彩的歌剧演出,非常高兴。希望在有生之年,到商州去转转。
交流演出中感受兄弟情深
6月10日至11日,耀州区有关方面带领秦腔现代戏《照金这片天》全体演职人员来到商州区演出两场,2000余观众对生动反映刘志丹、周冬至、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照金创建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以及香山分粮、薛家寨保卫战、陈家坡会议、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红二团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红色剧目报以热烈掌声。
时隔一周,6月17日至18日,商州区文工团四次复排的大型民族歌剧《江姐》在耀州宣传文化中心友情演出两场,深深打动了观众朋友,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两部红色剧目的四场精彩演出,弘扬了红色文化,传承了红色基因,为两地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交流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交流活动期间,耀州区党政代表团先后考察了商州城市建设、陕南移民搬迁等工作,商州区党政代表团考察学习了耀州区石柱镇马咀美丽乡村、马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两地以文化为纽带,加强友好往来和经济协作。
70多岁高龄的蔡兴帮老人,在《江姐》演出现场好几次都掉下了激动的眼泪。退休干部、老公安同崇孝说:“这场演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革命先辈们。演员声音洪亮,演出非常成功。相信观众拍手鼓掌是发自内心的动作,是情感的一种自然表达。从报纸上看到商州区与耀州区结为友好区,我们非常高兴。在职时,因公去过商州。有机会,还想再去商州看看。祝愿两区人民更加幸福!”
耀州区委书记杨宏伟在演出结束后,特意走上舞台向演职人员表示感谢。他说,我们都是从小听着江姐的故事成长起来的,演出非常成功,震撼了全场观众,赢得了10余次热烈掌声,观众被演职人员的敬业精神所感动。2个多小时的演出,引领观众通过触及心灵的舞台场景,思考生命与灵魂、精神与信仰的深层含义,让人很受教育。感谢大家给耀州送来这部大戏,这既是一次文化盛宴,也为我们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送来了一本鲜活教材。
商州区委书记张盈安表示,耀州与商州虽然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许多领域有着较强的互补性,携手拼搏、共谋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双方友好关系的确立,标志着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一条微信感动两地朋友圈
商州与耀州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各自有着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宝贵民间艺术财富,有着类似的红色革命精神。
6月5日,《照金这片天》来商演出前,“商州宣传”微信上全面宣传介绍了剧情,并将剧票推放在微店“大秦岭生态商州馆”,方便网友领票。连日来,商州区政府网、耀州区政府网等网站刊发了大量信息,宣传两地开展文化经济交流活动情况。6月17日,《江姐》演出当天,一条由“商州宣传”和“耀州发布”联合出品的微信《当一座城爱上一座城》,在商州区和耀州区传开,感动两地朋友圈。
该条微信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两地的旅游风光和历史文化:黄鱼沟—照金牧场,仙娥湖—锦阳湖,一圣四杰—商山四皓,丹江公园—药王广场,薛家寨—江山,闵家河—马咀村,大云寺—大香山。兄弟俩,“从药王山爬到静泉山一点都不累;你带我游商鞅封邑处,我陪你看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然后,相约一起种苹果、摘樱桃、采商芝、品黑龙口豆腐,一起欣赏《照金这片天》和《江姐》。
在“互联网+”时代,这次秦腔红剧《照金这片天》与大型民族歌剧《江姐》交流演出只是一个起点,今后将会以交流演出、交流巡展、举办笔会、举办文学研讨会、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合作,让耀州的柳体书法、面塑、烙画与商州的地方戏曲、民歌、泥哨等相互启发,让耀州的“文化兴耀”与商州的“文化强区”交相辉映,共同培养出更多的文学艺术人才,催生出更好的文学艺术精品。
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
《照金这片天》生动地反映了1932年至1935年期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照金创建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再现了香山分粮、薛家寨保卫战、陈家坡会议以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风暴,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照金人民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主旋律优秀作品,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又一生动鲜活的教材,博得了同为革命老区的商洛广大观众和戏迷的热情盛赞。
70岁高龄的党汉儒老人坐在第一排,演出结束后专门上台“看了看演员们”。连续两晚他都是早早的来到前排找个位置,全神贯注地看戏。他说:“这部戏让人不由得想到了红色文化,想起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鼓舞人心,大长志气。年轻人要多接受这种红色经典文化教育,要记住革命先辈。也希望舞台上多一些《照金这片天》这样的红色剧目。”
《江姐》是商州区近年来编排的一部大型民族歌剧。反映了1948年春,我解放大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战略反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这时,江姐带着省委重要指示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彭松涛牺牲的噩耗,江姐抑制住悲痛的心情,直上华莹山,会见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武装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江姐正气凛然,义正辞严地痛斥了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就义,壮烈牺牲,红霞染红了天边,红岩上屹立着满面笑容的江姐。她像一株灿烂的红梅耸立在天地之间,她伟大的形象永远铭刻在千万万人民的心中。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江姐,一个英雄的名字,令人敬仰。该剧通过塑造对党无限忠贞的共产党员江雪琴的光辉形象,讲述了红岩先烈以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事迹,再次展现出了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成立不屈不挠、浴血奋斗、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浩然革命正气,构成了一首激动人心的革命英雄颂歌。
在耀州区河堤河坝工地施工的榆林工人常福辛说:“听到民族歌剧《江姐》来耀州演出的消息后,工地上几十名工人今晚都赶来观看。平时看到最多的是秦腔,歌剧这种形式还是第一次看,演员们表演的太精彩了,大家都感动的流泪了。”
据了解,《照金这边天》是耀州剧团两代人20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江姐》剧,第一代是1964年由周会荣主演,第二代是1977年由张小强主演,第三代是2014年由周淑引主演,四次复排是因为这个红色经典剧目几十年来一直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