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三:强化普法队伍,形成县、镇、村三级普法宣传网络。
抽调县级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六五”普法讲师团巡回宣传,县级各部门组建了行业专业性法律法规宣传队伍分片包干宣传,上门入户宣传,县司法局成立了由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组成的丹凤县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团和法律宣讲团提供专门服务,各镇建立了由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组成的普法宣传队上门入户宣传,各村组建了由村“两委会”和“三员合一”人员组成的村级普法宣传队、每组选配一名普法宣传员结合民间纠纷调解宣传,在全县中心小学建制以上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为下一代宣传。全县各类普法宣传人员2800余人,形成了县、镇、村三级普法宣传网络。
亮点四:领导分片包抓,普法工作责任落得实。
建立健全工作联系点制度,全县副科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社区)或一个单位,共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600余个。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与各普法责任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镇和部门,乡镇领导联系村(社区)和单位,县直部门负责联系分管单位和包扶村包抓“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在全县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六五”普法工作格局。
亮点五:注重阵地建设,用法治文化引导大众树立法治观念。
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的需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县城人民路建设了法治文化中心街、镇政府所在地人口集中区域建有法治文化一条街、县直部门(单位)建有法治文化宣传栏(橱窗)、有条件的村(社区)人口集中区建有法治文化小广场,各镇、各部门(单位)、各村、各学校、企业内部都建立了法治学习园地、法制夜校和法律图书室或图书角,县广播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及各行政执法机关门户网开辟法制教育栏目,向领导干部、公务人员、青少年、农民、企管人员与职工,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
亮点六:普法氛围浓厚,各种形式宣传活动有声有色。
积极创新载体,适时开展了各类法治宣传活动。先后集中开展了春节、“两会”法律宣传,“3·8”妇女维权周、“科技文化三下乡”“12·4”法治宣传日、法治宣传周、法治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活动,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六五”普法氛围。充分利用图书、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载体,通过编排快板、悬挂横幅、编发手机短信、发放宣传资料、征订法律知识读本等形式,广泛宣传了以《宪法》为重点的相关法律法规600余部。全县共有100多个部门(单位)组织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共设立法治宣传点180个,出动宣传车680余辆次,悬挂横幅1350条,刷写固定性宣传标语1110条,发放宣传资料35万余份,开展法律咨询960余场次,受咨询群众累计5万人次,编制板报、宣传栏1360余期,编排法治文艺节目,利用村镇演出12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25万余人。县林业局在县电视台开办“以案析法”栏目,解读《森林法》;纪委、宣传部、政法委、司法局、信访局、安监局等开通普法短信平台,每周一向全县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发送一条普法短信;计生局群发人口计生知识短信3万余条;县教育系统组织法治漫画、法治征文、演讲赛、编写普法歌谣、开设法治教育课、举行了模拟法庭法治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全县掀起了全民普法宣传教育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