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七:体现地域特色,“六进活动”成为法治文化品牌。
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分类指导普法工作。一是县委中心学习组坚持每年集体学法不少于2次,领导干部每年参加集体学法和自学不少40个学时。二是县级各部门各单位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每年学法不少于60个学时;每年对科级以上领导组织一次法律知识考试,提拔任用必须考法,年度述职要述法,建立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制度,通过丹凤大讲堂邀请专家教授集中辅导。规定公务员每年学法不少于80个学时,每年度至少参加一次法律知识考试,并将考试成绩纳入年终考评和晋升依据。三是各级各类学校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黑板报、宣传栏(橱窗)等为阵地,采取刷写标语、悬挂横幅、流动影院、丹凤教育网、普法宣传活动等形式营造普法氛围,每周上好一节法制课。四是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制度、法律知识考核制度,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40小时,定期组织企管人员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并将其成绩作为任职晋升的主要依据。五是建立以“乡镇为主导、村委会负首责”的农村普法工作机制,村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每季度集中法律知识培训1期。结合农民群众需求,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送法活动,并利用农村广播、法制夜校、法律图书角、法治文化小广场等阵地。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实际,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加强了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亮点八:示范引领带动,法治创建活动扎实有效。
一是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推进以法治村。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理、民主管理”的要求,健全村级组织机构,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围绕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综合治理,及时排查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加强特殊人群的教育和管理,实行“三官一律师”制度,开展农村法律服务,依法维护村(居)民合法权益和农村(社区)社会稳定。
二是深入开展“法制校园”创建,推进依法治校。规范依法办学,完善校内管理体制和校长决策程序;依法制定教育教学、教师、学生、财务、后勤、安全等各项具体管理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及受教育权;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环境、设施的安全检查,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全方位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三是深入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推进依法治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的诚信观念和信用素质。加强企业法治建设,建立企业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和法律顾问制度,形成完善有效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企业依法管理,严格遵守劳动保障、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用工行为,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依法调处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加强企业组织建设,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企业民主管理运行机制,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加强企业内部建设,努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
亮点九:坚持学用结合,依法治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各级各部门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市场秩序、食品药品、文化、卫生、土地、林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市容市貌等系列专项治理活动。共打击非法经营行为17起,取缔非法营运项目3个,查处各类违章行为93起,排查各类安全隐患298处,清理影响市容环卫的流动摊点2100个,占道经营3400个,拆除乱搭乱建1500处,乱停乱放1800起;共清查260多个农资品种,收缴假劣兽药20个品种50余盒,价值4000余元,查获总价值3.2万余元的假冒伪劣商品11个种类51个品种2750多包(瓶、合、袋、听),共取缔非法网吧5个,游戏厅6个,收缴非法出版物1750余册,收缴非法盗版光碟1600余张,清理学校周边流动摊点36个,依法取缔非煤矿山4个,封堵非法矿洞8个,查封选矿场3个,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