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讯(王青宝) 群众事务虽小尤大、干部行为即小见大。自商洛市委在全市推行“五项制度”以来,山阳县杨地镇党委高度重视,认真部署,针对镇村干部工作中出现的事务办理连续性不强、效率不高,党员干部认识不足、能动性差、群众不放心、不适应等问题,紧扣五个到位,破解重点难题,确保“五项制度”掷地有声。
一是主动深入基层,确保民情日记记录到位。镇党委要求每名干部勤练“腿功”接地气,勤练“手功”增底气,勤练“嘴功”聚民气,勤练“耳功”树正气。主动下基层,每周下乡不少于3次,由本人当日如实填写群众对镇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情况及思考感悟。坚持每日一记,每周汇总,每月分析,半年小结,年终总结。镇党委在年终将进行逐个评定等次,与年度考核挂勾,评为“一般”和“较差”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优秀,连续两年评为“较差”的,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
二是主动亮明身份,确保胸牌统一佩戴到位。镇党委为全镇41名脱产干部和54名村干部统一制作了胸牌,要求做到在岗、下乡,出差期间“三必挂”,主动亮明照片、姓名职务等基本信息,使干部时刻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让干部心有所谓、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自觉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加强对挂牌上岗制度的监督检查,对未按要求挂牌上岗人员,发现一次提醒谈话、两次通报批评、全年累计三次以上,取消当年评优资格。
三是主动告知备案,确保去向全面公示到位。在镇政府和各村社区活动中心院内醒目位置设立干部岗位去向公示牌、监督岗,对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及“在岗、下乡、出差、休假、请假”等五种岗位状态进行公示,要求每日由干部个人主动更新状态,每周由值班领导负责统一汇总,每月进行一次通报。对不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去向的,一次批评教育,累计五次取消年度评优资格,累计十次以上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
四是主动坐班接访,确保信访当日接待到位。在镇司法所按照“六有”标准建立专门信访接待室,每日安排2名科级领导和2名干部坐班接访,实行首问负责制及时调处信访问题,力求当日信访当日调处,当天不能办结的,向来访人说明原因、交换联系方式,在规定时限时办理回复;重大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落实专人调处,直至案结事了;对违法违纪、工作失误、处置不力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倒查,严肃问责。
五是主动创新机制,确保民事全程代办到位。按照“群众自愿、无偿代办”的原则,依托镇便民服务大厅和村“365”便民服务室,对行政许可、证照申领、缴费报销、扶助服务、信息查询等五大类82项可代事项,经群众委托,采取坐班代办、上门代办、流动代办、预约代办、网络代办等方式和“登记受理-逐级办理-结果回复”的程序,代理群众办事。对代办人员实行姓名、职责、项目、程序、时限“五公开”,坚持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定期回访、评价考核等制度,对代办过程要事事见台帐、步步有记录、件件有落实、核查有依据,方便群众委托监督,提高代办服务质量。镇纪委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对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办事不全、态度恶劣、违反代办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问责。
“五项制度”,以小见大,播下春种,以点推面,落石有印,抓铁有痕,自实施以来,杨地镇全体镇村干部作风已经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已更加密切,在全体镇村干部中已形成人人动起来,人人做起来,人人作风转起来的良好氛围,迎来了一个作风大转、政风大转、党风大转的盎然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