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讯(张刚红 罗文涛)灵口镇地处洛南县城以东45公里,镇域面积37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社区)、222个村民小组、7910户,农业人口30025人,素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一个立地条件差,农业人口多,地质灾害频发的土山区、红色革命老区、边远贫困乡镇。
全力推进,灵口小城镇建设成果斐然
2012年以来,灵口镇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力度,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打造“经济强镇、产业大镇、边贸重镇、旅游名镇”四大品牌的重要支撑,提出“城镇引领,移民搬迁,产业大发展,面貌大改变”的小城镇建设新思路,规划修建了灵泉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分4期安置困难群众632户2528人。目前,已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前三期建设任务,建成9栋6层419套安置房,并落实安置对象户408户1360人,安置率达到96.7%;投资20万元成立灵泉物业环卫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20万元新修供水管路、排水管路10000延长米;投资40万元硬化东新街农贸市场8000平方米;投资380万元建成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投资320万元建成镇安居工程公租房;投资450万元建成镇敬老院;投资360万元建成镇中心医院;投资430万元完成柳峪河沿街公路拓宽改造及亮化美化工程;投资158万元建成12000平米洛书广场。经过两年来实践,城镇框架不断拉大,城镇品味得到提升,城镇面貌彻底改变,实现移民搬迁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获得广大群众支持和欢迎。
统筹规划,实现小城镇建设与陕南移民搬迁“多赢”
俗话说得好,小城镇建设是农村之首,城市之末,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结果。陕南移民搬迁是特定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快速破解陕南地区贫穷落后,居住环境恶劣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小城镇建设与陕南移民搬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意义。灵口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城镇建设和移民搬迁二者相结合,相成相辅,互利多赢。
1、超前规划。结合灵口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灵口民俗特色,着眼超前设计,综合考虑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安置小区安置楼及灵口集镇水、电、路、河堤、文化场所、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贯彻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理念,通过移民小区建设,助推集镇发展,力争做到了规划超前、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一步到位。
2、合理布局。在小城镇建设中,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标准施工,严把质量关,力争把城镇建设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先后完成实施了灵口街道管网铺设、配套基础设施、垃圾填埋厂建设、河堤修建、河道绿化等一系列工作,既为城镇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又提升了城镇品味,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工作。
3、统筹设计。结合移民小区的建设,新开街道3条,将安置楼一楼全部规划为商铺,优先限价由安置群众购买,剩余的公开拍卖,确保了安置户能够搬得起、住的下、生活有保障。回笼的资金既补贴了房价,又弥补了小区配套设施和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缺口,实现了互利共享,共同发展。
4、管理规范。为了改善城镇环境,破解集镇管理难题,积极探索物业环卫管理新模式,将购买服务的理念融入集镇管理之中,使集镇环境大为改观。成立了洛南县灵泉物业环卫有限责任公司,完善集镇管理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管理,建立了市场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改变了原来灵口集镇脏、乱、差的面貌,为居住群众提供了一个干净、卫生、优美的生活环境。通过建立环卫物业市场管理体系,不仅解决了集镇的环境卫生面貌,而且为社区和移民小区的物业管理奠定了基础。
5、互利多赢。由于城镇建设和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实施,不仅增加了城镇人口,促进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而且拉大了集镇框架,达到了凝聚人气、汇集商气、彰显秀气的目的,为灵口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