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从严从实、晋位争先系列报道之三
“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东沟村干部反映:土地整理项目施工中,不慎毁掉了村民的一棵挂果核桃树。我和包村干部连忙入村调查,经确认事实、现场调解,答应赔偿群众500元。”这是曹坪镇干部宋崇斌在《民情日记》中记录的“一件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自全市“五项制度”“五个规范”和“五大举措”“五项工作”“五条措施”等“五个五”制度规矩全面推行以来,柞水县将落实好“五个五”作为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主要抓手,采取典型示范、领导包抓、督查检查、规范延伸等方式,真正让“五个五”落实生根、开花结果。
示范引领 层层传导压力
“我们镇上的领导坚持带头挂牌上岗、接待来访,认真记录民情,手把手教,实打实抓,每周随机抽查不少于3次,每月评比、通报一次,领导‘有了样样’,我们干部就‘有了行行’!”提起“五项制度”,小岭镇干部魏永峰深有感触。
4月初,柞水县按照“典型示范、层层推进”的思路,率先在全市推行“五项制度”,坚持统一尺寸大小、统一样板模式、统一时限,在干佑河沿线的3个镇办先行先试,为全县镇办积累经验、树立样板。以“五个五”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为重点,县镇两级先后举办培训班50余次,培训干部3200余人,实现了“五个五”培训全覆盖。坚持以考促学,分层次、分批次对镇办、部门和村社区主要负责人进行“五个五”等党建基础知识闭卷考试,现场通报成绩,增强学习自觉。
领导率先垂范,县委主要领导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检查等方式,逐镇逐村开展5次集中检查,手把手现场指导,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其他县级领导也积极深入各自联系包抓的镇办、部门,对镇办和村级领导班子成员逐人提问、逐人核查,向党员群众问询民事代办、信访接待等情况,查阅“三务”公开、党员管理等资料,确保“五个五”落到实处。
创新发展 拓展服务空间
营盘镇龙潭村骆祥德要办残疾证,苦于行动不便,他想到了村支书,打电话过去:“我想办个残疾证,你能不能把我引去?”“那咋不行!”二十分钟后,支书王德斌开车来到家门口,到县城办好了证又将其送回。骆祥德要给他加油钱,王德斌摆摆手说:“干部就是为群众服务的,为你们办事就是我们的工作……”
柞水县把“五个五”的落实作为强化干部管理、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举措,将镇办“五项制度”延伸到村级、部分县直机关,将机关事业单位“五项工作”延伸到镇办机关,将民事代办、信访接待延伸到村、组和院落中心户,拓展服务平台,延伸推广空间,让创新举措更好、更实地惠及基层百姓。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亮明身份、去向告知、坐班接访、代民办事、记录实情“五个主动”,进一步完善县镇村组户“五级便民服务体系”,全面公开镇村82项代办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拓宽服务渠道,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各镇办结合镇情村情实际,设计务实管用的“自选动作”。下梁镇实行信访案件“现场办理、分流办理、联合办理、集中攻坚办理、司法办理”的“五步工作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杏坪镇推行“531便民服务机制”,建立了6453户、42项信息的电子档案,让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红岩寺镇坚持“周三驻村工作日”制度,联村领导、包村干部每周三到村办公一天,征集民情民意,代办各类事项,调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