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讯(韩卫彬)如今,所有湘河干部都有一本小日记,里面记载了民情民意、记载了干部下乡所见所闻,记载了工作感悟,记载了干部为群众解决的问题,小小的日记本,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民情日记”问民情。现在镇上所有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本,在干部下乡入户时都要戴上它,随时记录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把了解到群众实际困难和需求记录在内。农牧站干部虞银龙在瓦窑岭村下乡过程中了解该村五个小组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庄稼受旱面积100亩,了解这一情况后,他及时向政府汇报后,积极联系县农业局和水利局,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了吃水困难问题;畜牧干部韩卫彬在梳洗楼村下乡时了解到养猪大户万海平急需猪瘟和蓝耳疫苗,夏季集中防疫已经结束,了解这一情况后,他积极联系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亲自将疫苗送到养殖户手中。文广站站长王建斌在湘河村下乡时,了解到当地群民晚上缺乏娱乐活动,于是他积极联系县文广局,协调县上安排专业人士教群众跳广场舞。 据统计,像这样干部在下乡过程中了解的民情民意350多项,目前已经解决问题150多件,小日记也能发挥大作用。
民情日记”聚民智。镇上将“民情日记”与“双包双促”“群众路线活动”“基层党建”等活动载体相结合,通过下乡走访调研、通过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查问题、议对策,谋发展。镇上对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分门别类,认真研究,那些属于产业发展、那些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那些属于矛盾纠纷,通过分析研判,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破解了发展难题。瓦窑岭村是湘河境内最为偏远的村,该村地理环境险恶、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多,没有像样的主导产业。今年包村干部在下乡过程中,了解许多农户都对土鸡养殖有兴趣,于是在听取各方意见后,把土鸡养殖作为该村今年重点产业来抓,目前计划发展50只以上养殖户60户,1000只以上养殖户3户,成立一家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全村贫困户吸收进来,争取在2017年让所有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民情日记”解民忧。“民情日记”上记录的问题解决的怎么样?为了真正解决问题,镇上定期对干部民情日记统一分析后,个人职责内能解决的由个人先解决,个人解决不了的由上报本级党委政府,镇党委政府解决不了的上报县委政府,再由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同时,把落实“民情日记”建议意见和干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强化监督落实,确保“民情日记”真正做到为民解忧、服务发展。
“民情日记”显真情。透过“民情日记”,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到了民情实意,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家住双庙岭钱玉华,今年67岁,多年瘫痪在床,肢体一级残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包村干部在下乡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和镇残联联系,为其申请了重度残疾人补贴;家住瓦窑岭村的程芸 ,今年刚考上大学,面对学费问题,一筹莫展,包村干部在下乡了解情况后,协助其申请了贫困大学生救助,解决了学费问题,实现了大学梦。
事虽小、情真切、意更浓。正是这样小小的一个民情日记本,正是通过一件件小事,帮助群众解决了问题,融洽了干群关系,拉近了群众距离,改变了干部工作作风,使干部与群众的心贴的更紧密,实现了小日记也可做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