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支撑富百姓
丹凤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十分重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关键,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现代商贸、现代农业、农家乐、旅游休闲产业,让更多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动员和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品变礼品、园区变景区、农民变股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农业产业方面,以现代农业园区和“十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抓手,以肉鸡、葡萄酒、山茱萸、核桃、魔芋等“八大件”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休闲旅游业方面,重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突出抓好民宿发展、乡村美食和民间手工艺品、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在商贸三产方面,重点发展农家乐、手工作坊、装饰装修、农产品购销、电商、微商等新兴产业,促进一二三产有效融合,增强村域经济活力,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位于该村大柴沟口的湘满楼饭店老板邢波已尝到了发展旅游带来的甜头,他前些年在山西开工程车,但近年来外边的钱越来越不好挣了,他就回到了竹林关开起了饭店,生意越来越好,光靠夫妻俩已忙不过来,他又雇了7名员工,现在生意很红火,平均一天都能接十多桌。邢波高兴地说:“按现在发展的势头,以后来这里的人会更多。”
竹林关村现已发展商铺341户,农家乐及餐饮酒店39家,住宿宾馆10个,提升了竹林关对外接待水平。发挥凯农魔芋精粉加工公司和江北产业园区的带动作用,采取组建专业合作社、公司化运营等模式,正在建设10户民俗手工特色农家大院、30户以上特色小吃一条街商铺,并通过发展电商经营点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营销,努力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互促的良好局面。
“文化铸魂”增魅力
美丽农村建设不仅要让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的丰硕成果,还要延续村庄原有的文化底蕴。竹林关村正在实施杨泗庙、城隍庙、花鼓剧院等历史保护性修复和重建,加大对竹林关村历史传统、红色旅游文化的挖掘整理,建设竹林关村特色文化展示馆,着力提升美丽乡村品位。
依托竹林关桃花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古镇、桃花公主庙、红三军军部遗址等人文景观,突出“生态、宜居、秀美”主题,拟推介一批具有陕南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已建成了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广场和游客接待中心,印制旅游文化折页,编撰出版了《商于古道之竹林关》、《竹林关风情》等系列地方丛书,推出旅游歌曲《我的家乡竹林关》获得“全国最佳形象歌曲”奖。
今年以来,在美丽乡村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善行义举“四德榜”上榜典型12个,开展“社区大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了党务村务公开等管理制度。制定乡规民约,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全村和谐稳定。竹林关村先后获得商洛市首批“秦岭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示范村”及“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胡根 樊利仁 冯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