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位于陕西东南部,华夏龙脉——大秦岭的南麓腹地,丹江源头,是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质保障区,为确保我区水质安全,商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这一目标,抓重点、攻难点、显亮点,全面实施治污碧水、降尘护蓝、城乡清洁、生态修复“四大工程”,突出丹江流域污染防治、禁烧烟煤、城乡清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重点工作,强力推进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四大农村环保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与环境保护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丹江流域污染防治项目为载体,积极实施“治污碧水”工程。围绕《商州区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面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与环委会成员单位及18个镇(办)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丹江流域河流镇办行政首长为河段段长包抓责任制,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做到任务、责任、考核“三落实”。2013—2015年商州区策划了总投资额约93499万元的10大类139个项目,截止目前,完成工业“三废”治理项目12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5个,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污水垃圾治理项目76个,小流域治理项目6个,建成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程27处,在丹江主河道麻街段、沙河子段及南秦河建成环境应急栅栏坝7处,在商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300平方米应急物资库,并购置活性炭、白灰、吸油毡等应急物资,累计完成投资达66947万元。
以“降尘护蓝”工程为重点,强力推进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拆改工作。按照“定标准、定责任、定时限”的要求,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广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公众参与,合力共推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全面落实。采取“重拳出击,铁腕治污”等一系列强硬措施,集中力量对城区建筑施工的扬尘、噪音等进行综合整治。截止8月底,中心城区原有的170家222台燃煤锅炉,现已拆改到位154家204台,完成总投资达12240万元,我区空气质量创全省最优。
以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为契机,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503万元,在大荆、杨峪河等11个镇66个村修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17处,污水处理工程1处、人工湿地13处,垃圾填埋场8处、垃圾压缩中转站2座,畜禽污染治理工程6处。配发大型垃圾转运车4辆、垃圾清运车34辆、人力保洁三轮车150辆、电动保洁三轮车3辆、勾臂式垃圾箱640个、垃圾收集桶3582个、果皮箱60个,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有效处理率大幅提升。
以商州区实施的“城乡清洁”工程为抓手,遏制农村面源污染。目前区财政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在18个镇办286个行政村及社区全面开展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全覆盖,惠及群众41万余人。并建立了“户收集、村集中、镇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使垃圾处理实现了有序、常态化管理,广大群众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
我区将不断探索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新途径,再添新举措,全方位筑牢水质安全屏障,为打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商州做出新的贡献!(高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