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采取组织领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富、部门促富四大举措,力保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强堡垒、抓产业,组织领富。以产业为纽带,在生产基地、专业协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中建立富有特色的产业党组织,实现“五有”(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制度、有保障)标准。依托产业相同或相近的村,跨行政村(社区)建立党组织,全面实现联合支部建在贫困村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党组织将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瞄准贫困村、贫困人口,落实帮扶责任,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确定产业和扶贫模式,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主导增收的格局。要充分发挥产业党组织在产业规划、信息共享、技术培训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引领服务作用。各镇(街道)党(工)委和村(社区)党组织,要建立党员增收示范户动态量化考评管理机制,强化示范带动效应。
二是强管理、抓结对,党员带富。要加强对产业党员的管理,坚持“三会一课”、积分评星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充分发挥党员专长,调动激发党员服务产业、服务贫困群众的热情。对产业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其既是村(社区)党员,又是产业党组织党员。产业合作社党员要着力在产业发展、技术培训、信息服务、产品销售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建立结对帮带致富共同体”的思路,鼓励党员群众按照自愿组合、共同投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原则,结成致富共同体。通过先富带后富、强户帮弱户、党员带群众,有效解决单个农户门路不广、资金不多、技术不足、劳力不够等问题。同时,注意引导党员大户发展家庭农场、小型企业,再引导这些小型企业联合更多党员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协会),形成较大规模的党员群众致富共同体。
三是强服务、抓协调,干部帮富。发扬“三苦精神”,在镇办、县直包村部门、村(社区)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党员中开展“万人进村谋增收活动”,落实好“理清一条发展思路、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教会一门实用技术、找准一个发展项目、解决一笔启动资金、联系一个就业岗位”的“六个一”任务,确保为每户群众量身定做脱贫计划、细化收入来源,做到包抓单位或责任单位有包扶计划、镇(办)有增收方案、村(社区)有增收台帐、户户有增收产业,为群众脱贫致富做好服务。
四是强投入、抓项目,部门促富。按照“政府支持抓引导、以奖代补促发展”的思路,充分整合农业、扶贫、财政、发改等涉农部门、包村部门、驻村第一书记力量,积极争取省市“一事一议”、产业扶持等各类项目资金,不断加强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