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阳县坚持把“双包双促”精准扶贫作为农村工作的主抓手,以贫困村为阵地,以低收入人口为对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着力创新“四大扶贫模式”,有效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一是龙头企业订单保障型扶贫模式。印发《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扶贫产业基地的意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方式,与贫困户签“订单”,贫困户依照“订单”放心生产,企业按照“订单”保护价收购,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天之润、恒瑞、家金等农业龙头企业与1.21万贫困农户签订中药材、核桃、茶叶、魔芋等订单种植3.66万亩,与0.48万贫困户签订生猪订单养殖6.2万头、肉鸡订单养殖65万只,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金川封幸公司在漫川关、法官、宽坪等黄姜最佳实生区,与2.83万农户签订“黄姜订单”种植17万亩,户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
二是合作组织创业带动型扶贫模式。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带动贫困户创业30户以上的合作社予以10万元奖励,全县发展农村合作组织370个,有效促进贫困户抱团发展、共同创业、合作共赢。天竺韵养蜂合作社通过县林业局、县工会干部的联合帮扶,充分利用当地森林植被好、蜜源多和电子商务进景区的优势,按户均20-50箱规模,发展养蜂社员50家,养殖中华蜂1150箱,社员户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合作社所在的铁炉组80%贫困户走上了养蜂致富路。
三是家庭农场示范引领型扶贫模式。建立农、林、水、牧等涉农部门与扶贫部门联动机制,从产业项目、技术工艺、农机具补贴等方面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予以扶持,扩大家庭种养规模,提升家庭种养水平,让贫困户学有样板、复制有蓝本。全县累计发展家庭农场44个、专业示范大户72个。漫川镇康坪村猪苓种植示范大户徐小成通过林业部门的林下经济项目扶持,成功探索出了猪苓生态栽培技术,年收入达到200多万元,带动本村160户群众从事猪苓种植,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
四是产业园区就业支撑型扶贫模式。坚持做大县域工业集中区、十里必康医药产业园、中村五洲钒产业园、漫川金川生物医药产业园、鹘岭黄金产业园、金钱河清洁能源产业园工业“一区五园”,做优漫川优源养殖、高坝街道食用菌栽培等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做精天竺山、漫川古镇、月亮洞、天蓬山寨等四大旅游景区,做实县城电商孵化园区“四大创业就业平台”,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创业,促进1.23万贫困人口在工业园区就业,0.96万贫困人口在现代农业园区就业,0.38万贫困人口在旅游景区就业。(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