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实施基层党建+·打造柞水二维码”党建主题活动报道
十月的牛背梁,红叶似火。
金秋的朱家湾,游人如织。
一片片花海,五彩斑斓,一排排民居,换了“新颜”,在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美丽乡村建设现场,县镇村党员干部正在引领群众奋力建设国家级“美丽乡村”。近日,朱家湾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成为柞水县践行“三严三实”、推进转型发展的又一靓丽名片。
党建+、二维码——“加”出一片新天地
如何实现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这是新一任柞水县委班子思考的重大课题……县委书记陈璇亲自调研谋划,指导开展“实施基层党建+、打造柞水二维码”党建主题活动,全面推进农村、社区、机关、非公和流动“五大板块”党建工作。
实施农村党建+,实行“六步提档法”,以“后进村”整顿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大力发展旅游、医药、特色种养殖,打造中省市美丽乡村18个。实施社区党建+,探索推行“小区党建”“楼宇党建”,创新实行“六联共建”,有2个社区被命名为全省“四星社区”。实施机关党建+,理顺组织设置,新建党委2个、党总支3个,撤销党(总)支部15个;创新实行“五比三评”制度,深入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成立了161个服务团队,开展志愿活动262场次,为基层群众解决困难问题2850余件。实施非公党建+,创新“三建三争”活动载体,出台了“五条硬措施”,建立县级领导联系点16个,选派指导员74名、联络员75名,规范活动场所10个。实施流动党建+,创新“双证双卡双联”机制,开展“三访三查”活动,向728名流动党员发放了《党员证》和《流动党员活动证》,探索建立县镇村三级服务管理机构和驻外流动党支部。
柞水县将服务载体由便民服务中心向信息化平台转变,打造柞水“二维码”,科学设置功能板块,让党员群众了解党建动态,提供信息查询、在线学习、网上办事等服务。如今,走进县农业局,宣传栏里设置有“党建二维码”,若要查询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或办事流程,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获得相关内容。
县委书记陈璇说:“我们开展这个主题活动,是把‘互联网+’技术成果运用到党建工作上的一次尝试,也是落实市委‘五个五’党建工作的具体体现,目的是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打造独一无二的柞水党建品牌!”
立规矩、建制度——“立”起干部新形象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柞水县委认真贯彻落实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围绕职能定位,抓住关键环节,采用“加减乘除”四法,撤销柴庄镇、丰北河镇等4镇,调整设置“六办三站”,在撤销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不断深化镇办机构改革。
县委高度重视超职数配备干部消化工作,精心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免去不必要兼职、到龄退休、空岗补缺、工作待岗、改任非领导、交流事业单位任职、自然消减等11种方式,截止10月中旬,72名超配的科级干部已全部消化到位。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了《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科级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和《科级干部人选初始提名暂行办法》,规范干部动议的情形,明确干部人选初始提名的主体和方式。推进干部档案专项审核,采取“三定、三审、三严”措施,夯实责任,目前已审核档案937份,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部管档案的专项审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