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亮点扫描之一
谢 华 王丹锋 周文治 彭宏丹 冯永发
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丹凤县,多少年来始终和贫困纠结在一起。但这也是一个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屡屡出彩的地方:曾经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小额信贷模式、连片开发、“两项制度”衔接等经验。在新时期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又率先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丹凤县采用跳出农业抓扶贫的新思路,将精准扶贫与陕南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园区建设、消费市场培育、深化农村改革等工作相结合,以兴产提能、增收致富为核心,精准施策挖“穷根”,多措并举补“短板”,探索形成了“三个六”融合推进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模式,有效提升了“精准度”,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实现了扶贫开发、民生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推多赢。今年截至10月底,全县1.126万人稳定脱贫。
“六个精准”:变大水“漫灌”为融合“滴灌”
丹凤县抓精准扶贫的核心理念就是: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差异式扶贫方略。县上着眼于破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扶什么”问题,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为其号准脉、开对方、调好药、除病根,以彻底纠正扶贫工作中“扶富不扶贫”的虚假政绩现象。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一是帮扶对象精准。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按照农户申请、干部入户、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等程序,准确识别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确保扶贫工作“照眼下锤”,给力有效。全县82个贫困村(社区)、2.03万贫困户、6.99万贫困人口通过识别建立起户有卡、村有簿、镇有册、县有库的精准扶贫数据动态管理体系。二是目标任务精准。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由驻镇扶贫工作团牵头、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会”携手,按照“缺啥补啥扶啥”原则,逐村逐户量身定制三年脱贫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因村因户施策,选准帮扶项目,制定任务书、排出路线图和时间表,限期脱贫。三是致富举措精准。通过产业开发、就业创业、包抓到户、企业联村、信贷支持、技能培训、移民搬迁和社会保障救济等多策并举,使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人群在畜、药、果、菜、菌及三产领域有项目支撑;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救济对象,通过社会保障等制度实现精准“兜底”脱贫。加大“扶智”力度,通过点对点培训,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项劳务技能或1至2门实用技术,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四是工作责任精准。推行县级领导包镇、县直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机制,组建县级领导任团长的工作团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任队长的工作队,结合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建立 “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一人一方一举措”结对帮扶机制,按照县级领导包5户、科级领导包3户、一般干部包1户的标准一包到底,坚持村不“摘帽”户不脱贫干部不撤离。五是脱贫时限精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劳务则劳务、宜保障则保障,梯次确定脱贫时间,不搞“一刀切”和“齐步走”,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身。采取倒排时序办法,逐节点跟踪问效。六是考核奖惩精准。把精准扶贫列为年度目标责任及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将扶贫工作所占分值从10分提高到50分,以调动干部包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