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机制 啃下扶贫攻坚“硬骨头”
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扶贫“硬骨头”难啃,难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不足、贫困发生率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打出“组合拳”,啃下“硬骨头”!柞水县推进扶贫开发“精准滴灌”到贫困群众的一个个“点”上,坚持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投入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考评精准。
啃下扶贫攻坚“硬骨头”,精准施策是关键。柞水建立了镇(办)“双包双促”信息管理系统和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动态化管理农户家庭成员、收入、住房、耕地、林地等信息,找准致贫的主要原因,明确脱贫措施。全力支持贫困村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引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余个,改善贫困村水、电、路、视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资金3000万元,实施住房改造、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绿化美化亮化、河道与排洪沟渠疏通等工程。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等方式,建立健全贫困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三权”抵押贷款的多元担保机制,建立了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帮助贫困农户解决贷款3500万元。精心编制了县、镇(办)、村(社区)、组、户五级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将生存救助、就业辅助、生产扶持、住房援助、医疗援助、就学资助、科技帮扶、社会捐助、结对帮扶等九项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在贫困村成立了以部门驻村干部和各镇办包村干部为主体的驻村工作队,帮助包扶村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了“五个五”资金帮扶机制,投入各类项目扶持资金5188万元。采取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汇报、一年一考核、二年一评估、三年一兑现的办法,全程跟踪帮扶效果。
攻坚路上战鼓急。今年以来,柞水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帮助贫困群众实施核桃建园2000余亩,发展中药材1200余亩、花卉2800余亩、烤烟4000余亩、食用菌5万余袋,实现590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使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周 雯 赖光全 徐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