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亮点扫描之三
丹凤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始终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三道考题,将1500多名干部推上这个特别的“赛马场”,使他们接受这将会成为史上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面对全县识别出的82个贫困村2.03万户贫困户6.99万贫困人口,必须在2020年限期脱贫。这是一项新的政治任务,是一场全民共同参与的攻坚战。作为先后创造了小额信贷“孟加拉扶贫模式”、连片整村推进扶贫、“两项制度衔接”等扶贫工作经验的丹凤县,再一次显得群情激昂和踌躇满志。从蟒岭、流岭山巅,再到丹江、银花河两岸,一场以“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为作战方式的“三苦精神克穷魔”新的人民战争已经打响了。
扶持谁?——动态管理选准对象,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
丹凤县按照“县为单位、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准确识别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确保在小康路上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该县突出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攻坚战打好基础。针对过去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扶富不扶贫”的虚假政绩现象,按照农户申请、干部入户、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等程序,以真真正正摸清贫困底子,迅速使县上的工作节奏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接轨、合拍”,推动生产扶贫、异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等“五个一批”工程实施,惠及贫困人群。目前,县上按照扶贫户、贫困户、救济户等进行分类识别,基本建立起户有卡、村有簿、镇有册、县有库的精准扶贫数据动态管理体系。
在精准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础上,该县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扶贫方略,按照“缺啥补啥”和“哪方面有潜力扶哪方面”原则,逐村逐户量身定制三年脱贫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因村因户制宜选准帮扶项目,列出任务书、排出路线图、画出时间表,做到扶贫对象、扶持项目、责任人员、脱贫时限等“四明确”,确保扶贫资源全部用到脱贫致富的“第一民生”工程上。
分管农村工作的县委副书记王湘曾专门组织开展了精准扶贫的专项调研。他深有体会的说: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是打赢攻坚战的前提,会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功效。下一步工作的切入点,还必须放到“动态管理”上,对过去的档案进行重新认真核查,建立有序退出机制,让那些已经脱贫的人口学会自己走路,把有效资源全部倾斜给贫困人口。这样才能保证啃下硬骨头,才能保证按时甩掉贫困帽子。真正做到中央提出的“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的要求。
谁来扶?——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协助“配方施治”
从全年开始,丹凤县从县直单位和镇办一次抽调出1511名干部,采取联镇驻村入户结对子“攀亲”的方式,给群众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一条龙服务,力争苦战3年彻底甩掉贫困帽子。
县上给每个镇确定1至2名县级领导牵头抓总,每个村由科级领导任工作队长。全县干部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普通干部,按照县级包5户、科级包3户、一般干部包1户的要求,包扶干部与贫困户签订承诺书,实行“双向承诺”机制,明确干部包扶职责,同步落实贫困户配合责任,做到“人换户不换、任务变目标不变、不脱贫队伍不散”。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全民投入打歼灭战,集中突围的良好工作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