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漂亮的移民小区拔地而起,一个个大型的企业入户迁入,一片片整齐的茶田墨绿滴翠,一座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各色鲜花绿植生机勃勃、芳香四溢……富水镇这个生态绿色产业重镇如同一幅精美的水墨丹青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富水镇是陕西的东南门户,距商南县城12公里,是出豫入秦第一边贸重镇。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00亩。辖11个村、2个社区,155个村民小组,5931户,20288人。2014年全年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41亿元,工业总产值3.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5亿元,畜存栏6.49万头,禽存栏55.9万只,粮食总产达5885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564元,茶、畜、菜、劳4大产业占农民收入的80%以上。全镇经济正在向突破发展的加速快进阶段迈进。

2015年,富水镇瞄准建设经济强镇、产业重镇、旅游名镇这一目标,以加速发展为主题,以“稳中求快、又好又快”为总基调,落实好以“三纵四横”为总体框架的镇区规划,打造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文化旅游度假区、市级重点镇、陕南移民“五位一体”新格局,紧紧依托区位优势,实施生态兴镇战略,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生态农业,全力打造陕西东南明珠小城镇。如今,富水镇这个绿色环抱、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家园已初具规模。
绿色工业·绿色发展
富水镇抓住工业园区经济增长点、农业园区农民增收点、文化旅游度假区底蕴展示点、市级重点镇形象提升点、移民搬迁市县示范点五个着力点,以项目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推手,形成“五位一体”建设布局。高标准规划、严把入口关,引进环保、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入驻,在原来引进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以牡丹油深加工项目为主的旭初农林公司和以食用菌加工为主的海鑫农业,结合区位优势,做好狝猴桃(王家楼)、花卉(洋淇)、嫁接月季(王家庄)、北美海棠(桑树)等基地的发展,打造集观光、体验、经济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高标准规划、严把入口关,在原来引进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以牡丹油深加工项目为主的旭初农林公司和以食用菌加工为主的海鑫农业。天和泥浆有限公司钻井助剂二期建设项目于2015年12月底全部建成,年产2万吨钻井助剂,年销售收入2.3亿元,利润4120.65万元,利税2780.98万元,解决就业300人。接下来,富水镇还将立足区位优势,配合县工业园区做好天然气加气站项目落户,在富水街、沐河两个村为加气站项目先期征地75亩。以工业园区为中心、铬镁公司等非金属矿产企业为支撑,以秦巴食用菌加工项目、旭日初牡丹油生产基地等深加工项目为突破口,发展富水工业集中区,转移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500人以上。
特色农业·绿色希望
富水镇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独具匠心精心经营现代农业,把农业作为打造生态、和谐家园,助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已在富水街社区、茶坊村培育丰产茶园2000亩,在油坊岭社区新增油茶基地1200亩。积极推进王家庄、王家楼、桑树三个省级现代生态养猪项目建设以及洋淇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全年猪存栏6.7万头,鸡存栏60.5万只。春夏两季猪牛羊W病、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瘟免疫密度、免疫挂标、免疫建档率均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免疫密度分别达到了100%、97%和85%以上,免疫建档率达到100%。绿化造林3980亩。义务植树350亩共7万余株,经济林标准化管理3.1万亩,新增油茶面积1000亩,补植补栽5000亩,核桃面积1000亩。在王家楼村涌泉农业园嫁接改造核桃500亩,嫁接改造板栗500亩。茶叶面积470亩,实施5处200亩以上重点工程栽植油茶、核桃、茶叶、柏树等共2650亩。富水镇正着力把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顶尖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既有规模化种植、养殖,又有终端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的大农业发展格局。同时,富水镇积极抢抓商洛市级重点镇和商南县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招商引资,引导涉农企业在镇上落户发展,对落户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生态农业项目和企业在富水镇落户。通过优惠政策,多家企业和生态农业项目在富水镇落户建设。截至目前,富水镇已有生态农业项目16个,生态农业企业3家,生态农业基地5个,总投资达8.19亿元。商南县远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20兆瓦光伏发电建设项目现代农业观光园以及陕西金地绿洲园林绿化有限公司100亩花卉基地等重点项目落户该镇,分别投资达到3.5亿元和6000万元。同时结合生态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富水镇还分别建成洋淇村1000亩狝猴桃示范基地,桑树村7000亩油茶示范基地和王家庄村国家级一村一品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各一个,使富水镇实现了生态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