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社会工作者“专业介入”。通过走访调查,掌握空巢独居老人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评估其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完善档案并实现动态管理。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帮助空巢独居老人挖掘自身潜能,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协助其走出生活困境和心理困境。商州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协会空巢独居老人关爱项目共服务空巢独居老人960人,开展个案208个,结案202个,开展小组活动13个,社区活动35个。
二是各类志愿者“定期介入”。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并进行培训,以“2+1”的形式与生活存在高风险的空巢独居老人进行爱心结对,定期开展“暖巢行动”。每周一次电话问候,确认老人健康与安全状况,每月一次上门服务,为老人生活排忧解难,年服务量不少于60次。此外,借助老人在社区活动中建立的关系网络,在空巢独居老人内部组建一支互帮互助的老年志愿者队伍,为乐于助人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平台,也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
三是医务工作者“关怀介入”。 开展“一起慢慢变老”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组织空巢独居老人观看《桃姐》、《且行且歌》、《生命意义》等主题电影,用艺术的方式使空巢独居老人对孤独和死亡有新的认识,重新思考和安排老年生活。项目周期内组织老人观看3次电影,总计不少于110人次。观影结束后,邀请精神科专家为老人开展心理讲座,为其梳理观影中产生的关于生命、死亡、孤独等的思考,传递正能量。组建开放式医疗保护小组,向空巢独居老人普及基本用药常识和保健品的挑选、使用知识,帮助其辨别各类药品保健品推销及健康咨询电话真伪,提高空巢独居老人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培训工作者“技术介入”。专门开设“阳光培训教室”,首期邀请电脑培训师为55名空巢独居老人开展计算机入门培训,让老人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并学会使用微信、微博、QQ、Email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外界沟通。为空巢独居老人与子女交流联系另辟蹊径,变“空巢”为“蜂巢”,拉近老人与子女的心灵距离。首轮培训结束后,老人不仅学会了在网络上看新闻,晒心情,还私下相约锻炼、逛街等,生活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善。目前,报名参加培训的空巢独居老人达300多人。(祝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