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西安游客老李是多次来金丝峡的游客了。这次他带着家人来游玩。走到了情人谷,他让家人去了黑龙峡,他却上了石燕寨的原始森林里。栈道在丛林中蜿蜒,沿石阶而上到一处平台上,便不想再上了,就在此观景休息。家人返回途中,让他尽快回转返回。走到白龙峡时,发现自己手包不见了。他向景区管理人员报警求助。景区管理人员根据他的描述,派2名工作人员,从他休息平台的躺椅上把手包找回,物归原主。老李从钱包中拿出了一沓钱就往工作人员手里塞,以示感谢。工作人员谢绝了老李的好意,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例,只是金丝峡管理服务中一点一滴的浪花,无数朵浪花汇成了感人至深的大海,让金丝峡这艘旅游之船,声名鹊起,顺风顺水,乘风破浪。
在5A景区创建实践中,为了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景区从创新制度入手,制订了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建设、具有特色的标准化制度、规范和程序,形成了各类标准387项,其中通用基础标准54项,服务保障标准153项,服务提供标准180项。推行站立迎接,微笑服务,开展“十个一点”的做法,使服务标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形成了“人人有目标,事事有计划,处处有规范,项项有标准”的金丝峡服务,使员工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不仅使服务成为游客感动的途径,也使服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赢得了千万游客的口碑。
产业化之路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旅游的景区突破慢跑经济的篱笆,打造5A级旅游产业,形成若干旅游的综合体,生态及产业的融合发展。金丝峡依托5A级景区的核心吸引,走园区化发展之路,使旅游产业成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和县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2011年初春,金丝峡游客中心动工建设那一天起,金丝峡旅游产业园区正式启动。按照旅游基本要求和旅游拓展要素融合,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体的产业化方向。丹江河道治理、旅游客运站、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商品超市、生态停车场、徐霞客广场、金丝峡漂流等一批配套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民俗文化是旅游之根。把长期存在并散落在景区的文化挖掘出来,使散的文化聚起来,使死的文化活起来,建成了道缘仙山文体体验、佛教文化体验、5D影院、博物馆等文化旅游项目,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体验。把生物生态、地质水文、科学文化做出来,让游客感受到教育,享受文化套餐。
民以食为天,游以吃为先。把农民融入到景区,把村庄融入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融合发展,让村民成为景区功能延伸和美丽的风景。先后在金丝峡镇建起了御蜂园、卧龙谷、王家坡、前坪、太子坪、桃花岛、龙凤湾等多个农庄,把民间传统工艺菜肴改造加工成“金丝十三花”美食品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受田园情趣,成为金丝峡旅游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