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打造亮点”的原则,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春季,着眼全年,狠打农业生产大仗,全力推动全县农业跨越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稳定战。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为目标,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和品种改良,加快建设洋芋一春玉米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和小麦高产园区,力争春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万亩,其中玉米30万亩,豆类10万亩,洋芋面积达到17万亩以上,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5万吨,其中夏粮5万吨,秋粮10万吨。
二是造林绿化攻坚战。以高速路、绕城公路、洛灵路尖角至保安段(洛保一体化项目区)、各镇办周边和主要路段以及重点河流为主战场,完成绕城北路绿化工程补植补造工作,启动实施高速路沿线两边迎坡面绿化荒山荒地940亩,栽植油松、连翘各10万株;抓好洛灵路尖角至保安段(洛保一体化项目区)两边迎坡面荒山荒地造林13000亩,栽植油松、连翘各140万株。同时,在重点地段栽植柳树100万株,对5个美丽乡村实施庭院绿化工程,每村绿化美化300户,栽植樱桃、苹果、葡萄、杏12000株;完成四皓至永丰段河堤绿化10公里;实施蟒岭绿道绿化工程10.3公里,栽植元宝枫、竹子、银杏等各类苗木10万余株。围绕老君山国家4A级景区创建,完成庵巡路沿线公路两侧栽植竹子等景观树种补植工作,全面落实管护责任,打造绿色生态旅游长廊。
三是洛牌产业保卫战。生猪:加快东江5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狠抓特色生态黑猪发展,大力实施“3个5”工程,即培育发展5个万头场、50个千头场、500个适度规模场,全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生态化养殖,带动全县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全年饲养量达到75万头,其中存栏30万头,出栏45万头。核桃:全年新栽良种核桃3万亩,其中春季1万亩;补植5万亩,其中春季1.67万亩;低产改造(高接换优)3万亩,综合科管1200万株。良种核桃建园继续主攻3个10万亩核桃林带,狠抓综合科管和低产林改造(高接换优)3万亩,力求每个大镇打造3—5个、小镇打造2—3个500亩以上科管示范点和标准化示范园,辐射带动全县完成1200万株综合科管任务。烤烟:全县种植烤烟10.5万亩,产烟叶24万担,实现产值3亿元,烟税6600万元,努力把我县烤烟产业打造成“国省名县”。薯类:大力培育北部秦岭山区洋芋优势产业带和东部蟒岭山区红薯优势产业带,在保安、洛源、石门等7个镇建成洋芋高产示范基地5000亩,在高耀、三要、寺坡、古城、景村等5个镇建设红薯高产示范基地5000亩,发展150个5亩以上示范户,带动全县薯类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药材:围绕连翘、丹参、金银花、万寿菊、苦参、桔梗、猪苓等骨干品种,重点抓好中药材基地建设和订单生产,新发展中药材6万亩,完成野生资源保护3万亩,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14万亩。蔬菜:依托仓圣湖园区和景村鑫源家庭农场、东晋桃园,重点在城关、景村、古城、保安等镇发展露头青萝卜、甘蓝、甜椒等品种,示范引导,辐射带动全县集中连片发展高山蔬菜2000亩。
四是特色产品创业战。积极培育开发“香菇、黑猪、洛源豆腐干、玉米糁子、红薯粉条、金银花茶、土鸡、橡子凉粉”等特色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和冷藏运输,积极推广生态农产品标识,开展名优品牌创建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2个,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识40万枚,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认定基地2个,认证绿色产品1个。新注册商标2个,市级名牌产品1个,争创省级名牌产品1个。完成洛南豆腐、万寿菊、核桃、连翘地标保护申报及豆腐、万寿菊、核桃、橡子凉粉、玉米糁、丹参商标注册工作。 按照“规范、提质、增效”原则,淘汰一批空壳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完成流转土地2万亩,新发展家庭农场10家,全面提升洛南合作社发展水平。(姜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