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区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2.9亿元、增长10.9%;财政总收入7.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3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12.7%和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5亿元,增长12.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8475元和7744元,分别增长8.7%和9.6%。
一是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力支持辖区重点项目建设,市区“十大工程”征迁任务基本完成,商洛电厂、跃迪电动客车等一批关乎全市发展的大事要事得到落实。争取资本金贷款1.89亿元缓解项目资金制约,研究出台稳工业、增投资、促产销、扩消费一系列举措,170个重点项目强力推进,森弗一期、佳骞农业园区、江山美丽乡村等重点项目收效明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78亿元、增长16.1%,项目引领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以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园区为引领,“果、畜、菜、药”四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出台稳工业扩产销若干政策意见,破解工业运行难题,确保了辖区骨干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达产达效,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5.5%和15.3%。成功举办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大力倡导周末休闲游,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8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8.6%,增速创近年新高。
三是城乡统筹呈现新变化。环城北路正式通车,商鞅大道基本建成,312国道“二改一”、307省道“三改二”主体建成。主城区扩建改建步伐大幅加快,朝阳片区、西街、莲湖东侧等城建项目进展顺利,“十大棚改”稳步推进,南秦新区建设全面提速,沙河子国家级重点镇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大荆、腰市等特色小城镇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掀起高潮,江山、王山底、何家塬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带动乡村旅游成为新热点。
四是生态守护取得新进展。省级卫生城市复验顺利通过,城乡清洁工程实现全覆盖。炼锌厂、延长氟硅公司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有序推进,城区三条沟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扎实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成绩斐然。投资4.45亿元,实施丹治项目53个,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达Ⅱ类标准。节能减排强力推进,蓝天收获量稳居全省第一,“商洛蓝”赢得市民点赞。
五是创新驱动迸发新活力。“互联网+生态商州”电商孵化基地建成运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首批落户51个行政村,全区电商交易额突破3亿元。区镇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和镇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编制整体精简10%,镇村撤并率分别达21.7%和34.3%。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取消行政审批许可25项,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045个,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7.3亿元、增长18.9%。
六是民生福祉绘出新画卷。财政民生支出22亿元、增长6.4%。新增城镇就业338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实现“十一连调”,新农合参合率99.3%。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双高双普”创建通过市政府评定。“双包双促”精准扶贫扎实开展,实施帮扶项目1653个,2.24万人稳定脱贫。年度2260套移民搬迁房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年内又有2500户9000余群众搬离深山。
七是政府效能有了新提升。严格落实从严治党各项部署,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纠正“四风”突出问题,全年查处政府系统违纪人员45人。全面实行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稳步实施公车改革,区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7%。在全市率先成立民事民议中心,集中化解信访疑难问题,社会反响良好。深入开展各项严打整治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赵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