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张仲才 民霞 银祥 治军)商南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三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
生态立县。营造一流生态环境,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营造山青水秀、绿意盎然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城乡污染防治等重点,商南县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推进天然林、退耕还林、长防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未来五年,该县将完成植树造林61万亩,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实施农村改灶、改厕、沼气建设等工程,着力建设20个生态示范村,在5个重点镇修建污水处理厂,同时完善13个镇医疗垃圾收集运输体系。推进节能减排,着力解决城市大气污染、流域水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加大矿山恢复治理力度,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达到35%,“三废”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5%。
产业兴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支撑,以规模效益为重点,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使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产业的集聚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的核心技术、品牌效应与营销网络优势更加明显,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今年起,商南县将精心建设一批产业基地,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依托境内丰富的钒、铁、硅、镁橄榄石等矿产资源,加大勘察范围,深度开发太阳能光伏、钒材料、镁材料、能源电池、钢材料等产业,形成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力争产值达到60亿元。充分利用县内13.2万千瓦水资源,以丹江梯级开发为中心,重点建设月亮湾、柳树湾、金华湾等水电站,实现水电产业规模化运营,形成能源基地,实现产值超亿元。推进核桃、板栗、茶叶、食用菌、医药、花生、生猪养殖产业等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无公害发展,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培育茶叶、生物、医药三大产业。
工业强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化为核心,民营化为主体,招商引资为重点,县工业园区和孵化园为载体,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做强传统特色产业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功能相结合,扩张工业规模,调优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该县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期,主动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商丹循环经济园区”格局,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和“西三角”等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发挥商南的比较优势,选准产业转移承接点,大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度大、资源消耗低的优质项目,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和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同时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力度,新上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项目,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和技术支持,不断改良种植、养殖品种,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鼓励企业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把促进特色产业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全县科技工作的重点,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整合利用内外部科技资源,集成创新,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和利用效益。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营造更加优良的生产经营环境,确保工业企业良性发展。引导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和个人成立民间信用担保公司,作为中小企业担保资金的有效补充,深化政银企合作,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搭建平台,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长期稳定的交流机制,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此外,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前提,推行节能减排,实现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消耗减量化、企业生产清洁化目标,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增长,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