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李琳 程刚)放眼盛夏的洛南工业战线,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九龙、炼石、中金鑫元、邦友等大型企业满负荷生产;大秦钾业钾长石中试、邦友公司改性二氧化硅、亿农公司光伏发电等工业类项目紧张施工;陶岭、卫东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近年来,洛南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工业赶超计划为抓手,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提效益,着力抓生产、抓项目、抓园区,在外部环境持续低迷、工业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0.7亿元,同比增长39.1%;工业增加值15.2亿元,同比增长48.6%。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86亿元,同比增长53.3%;完成工业增加值13.56亿元,同比增长53.9%。
调结构 培育主导产业
洛南县委、县政府按照“工业三年赶超计划”的要求,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走“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工业化发展新路子,不断做大做强钼产业,加快推进非钼产业突破发展,先后引进陕煤集团、中金公司、延长集团、二O四所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及科研院所落户洛南,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初步建立了以现代材料、绿色特产、医药化工和造纸加工为主体的具有洛南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工业体系。
该县把规模企业培育作为增加新增产能,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大举措,加大纳规工作力度,使荣森矿业公司、欣城矿业公司、金凤化工公司、邦友硅业公司、正泰矿业公司、秦金矿业公司、天玉油脂公司、鑫磊建材公司等一批企业成功纳入规模企业。陕西炼石有色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借壳上市,成为商洛市首家上市企业。今年以来,该县成立了包抓纳规工作队,密切关注15户重点培育对象,多方联动,加强对接,重点跟踪,分类指导,督促企业及早申报纳规。目前,成华公司、博源公司、华润建材、大秦钾业、亿瑞森公司等5户重点培育对象的“纳规”基础工作已完成,“纳归”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
抓项目 积蓄发展后劲
洛南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切实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严格实行重点项目建设“三个一”包抓工作机制,抽调县级部门200余名干部成立包抓企业工作队,采取现场督查检查、一对一帮扶、协助企业办理手续、协调融资贷款、巡回观摩等有效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解决融资难问题,该县切实加强银企对接,做好融资服务工作,上半年协调召开政银企座谈会1次,促成5家商业银行与13户企业达成15笔融资贷款协议,协议资金累计4.56亿元,到位资金累计1.23亿元。目前,全县33个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9亿元,占年计划任务的59.1%。其中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3亿元,29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6亿元。龙钢集团木龙沟铁矿技改项目、博源公司综合回收项目、九龙公司下铺选厂尾矿综合回收项目、恒丰公司硅石加工项目、“君山圣水”纯净水项目等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鑫元公司变电站建设项目、九龙公司王河沟选厂建设项目、永皓公司中药材萃取项目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县上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重大引资一事一议、落地条件能优尽优的原则,突出招商重点,主攻工业招商,成立涵盖工商注册、税务警务政务的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配套服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着力为客商营造最佳投资环境。该县还通过以商招商、叩门招商、会展招商等形式,大力宣传包装推介项目,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重大客商来洛投资。在第17届西洽会上,洛南县参加省、市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87.2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1个,引资额61.95亿元。该县自主签约协议项目18个,总投资50.96亿元。黄金深加工、二O四所含能材料研发和纳米超级电容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
建园区 搭建发展平台
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约化发展”的要求,该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灵活采用土地置换、BT招商等有效形式,多方筹集资金,着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2012年,该县工业集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新入园企业9户,园区道路、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亮化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园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同时,该县修订完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搞好园区项目建设和土地收储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九龙公司、炼石公司、秦岭公司、西部鑫兴公司为龙头的钼采选深加工企业集群,以九州茧丝绸公司、成华公司、天玉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以邦友公司、大秦公司为龙头的非金属加工企业集群,入园企业达到30余家,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50%以上,园区经济已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主要形态。
抓安全 提供发展保障
洛南县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矿山企业中创新推行了一系列安全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他们对矿山坑道推行“身份证”管理,对全县1970个各类矿山坑道逐一落实监管责任,按照废弃坑道、依法关闭坑道、正常探采坑道三类进行“户籍式”登记,切实夯实矿山坑道日常监管和技术监管责任。大力推行“红黄绿”牌制度管理,对隐患整改企业颁发黄牌给予警示,对停产整顿企业颁发红牌给予警示,对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颁发绿牌,对红、黄牌企业进行经济处罚,督促整改落实,有效促进了企业抓安全生产的主动性。积极实施在线监测管理,目前全县实施在线监测的尾矿库达17座,对重点矿山地下坑道实施24小时在线全程监控,确保了尾矿库的安全运行。今年以来,该县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和措施,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活动和“打非治违”专项活动,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扎实落实煤矿安全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上半年全县企业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