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日报讯(文/图 见习记者 陈琛 记者 肖云)洛南县柏峪寺镇东高村东高组的高盘龙跟伙计一起开着拉牛的大货车,下午7点从家里出发,他们的目的地是河南省濮阳市的牛市。为了避免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他们总是赶在凌晨三四点提前到达,在车上等到天亮进行交易,然后原路返回。我们搭着高盘龙的牛车,一路上听他讲养牛的故事。
十头牛开始的养牛路
2004年,高中毕业的高盘龙在西安打了一年零工,发现外面打工始终不是办法,于是想起了父亲的老本行——养牛。2005年,他回到家乡,从10多头牛起步,开始了养牛之路。
刚开始养牛时,高盘龙便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因老家处在河的对岸,人们都是趟水过河,车辆无法到达大路,运输不便导致饲料无法按时运送。牛没有饲料吃,高盘龙只好到附近村里收麦秸和包谷秆喂牛。初接触养牛,没有经验的高盘龙一天给每头牛喂一斤草料,却始终不见牛长肉。他自费去山东、渭南、杨凌等地学习养殖经验,回来按科学的养殖法,牛渐渐的肥了起来。等到第一批牛长成的时候,卖掉了4头,收了7万多元。
细心总结养牛经
“养牛重要的一点是选好品种和防疫。”高盘龙告诉我们,“好牛一天吃10多斤饲料能长二三斤,而土牛一天吃这么多却不长肉。防疫最重要的是保证牛群的健康。”
现在高盘龙一天的工作就是早晚给牛喂食、喂水,清理牛栏和牛粪,定期消毒防疫。高盘龙说,春秋是牛长肉最快的季节,每天喂10斤料,能长到2至3斤;夏天天热,牛饮水多,排泄多,蝇虫也多,得特别注意疫病;冬天天气冷,牛容易腹泻,整槽都是排泄物,有次二三十头集体拉稀,高盘龙赶紧买来药物控制。
“有几次,跟别人一对比,发现自己投入多,收益还少,就有了放弃的念头,可是想想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还是咬咬牙,又回来继续养牛。”就这样坚持着,高盘龙的养牛规模发展到了40头牛。针对牛的特点,高盘龙把牛分圈养和放养两种模式,20多头体型大、长的快的育肥牛放在家里进行圈养,其余20多头母牛和小牛就被散放到山坡,晚上赶回山上的圈舍,白天再放出去,差不多两个月长到300公斤后,就拴起来进行圈养。
跨省卖牛艰辛路
高盘龙说的卖牛市场,是河南一个专门买卖牛的大市场,每次自己联系然后用大卡车把牛拉过去。
卖牛的艰辛路上,让高盘龙至今仍然心有余悸的。2010年8月28日,连续几天的暴雨不见停,看着已经装车的牛,高盘龙咬咬牙,决定冒险动身。在行至河南一个叫龙驹的小地方时,河水漫上了公路,他的车被堵在半路,一堵就是两三天。被堵的地方特别偏,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饭都吃不上。看着不断上涨的河水,想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泥石流,年轻的高盘龙第一次有了恐惧的感觉。幸运的是,最终雨停了河水也消退下去,但这件事至今让高盘龙难以忘记。
“如今这年头,赚钱难。牛喂好了,就怕没有市场。去年近20头牛,喂到今年就赔钱了,今年卖到现在都还亏损着。”高盘龙在车上无奈的说,但他强调,自己不会就此放弃养牛,并计划继续扩大养牛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