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经济建设

屈家涧的订单农业

屈家涧的订单农业

2014-07-01 10:51:16

订单式生产让村民在丹参园里轻轻松松来致富

订单式生产让村民在丹参园里轻轻松松来致富

  商洛日报讯(文/图 记者 马泽平 王 涛)仲夏时节,山阳县元子街镇屈家涧村尽管艳阳高照,但一河两岸仍是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沿河而上的平地里,成片的丹参花争先怒放;刚收割完小麦的地上,群众忙着播种荆芥;坡塬上,核桃林下,小伞般的魔芋叶绿油油地铺满大地;远离居民的标准化养鸡场院里,工人正忙着铺设管网。目前,该村以丹参、荆芥、黄姜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及魔芋种植和生态养鸡等三大产业,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带动全村近300户农户脱贫致富。
  丹参花开遍屈家涧
  正午时分,远望去,屈家涧村百余亩丹参地里一片紫色的海洋,里面有三三两两的老年人在进行田间管理。“这时候,主要是掐掉田里白色的丹参花,白花不及时除掉会影响丹参品种。”马凤英举着手里的白色丹参花告诉记者,一天8小时给50块钱,活又不重,村里老年人都愿意干。
  马凤英以前种地,自从天士力和村里签订了110亩的丹参、荆芥等中药材订单生产后,就不再种地了,她把几亩地以每亩600元租给天士力,并利用时间给天士力打工。原本儿女已经做好了为马凤英老人买棺材的计划,结果老人给天士力药业打工积攒了几万元,自己买了付3000多元的棺材。
  正在播种荆芥的屈家涧组70岁的徐凤勤老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和老伴儿两人种荆芥两亩地收入7000多元,加上收麦子1000多元,再加上给天士力打工一年很轻松的收入两万。”徐凤勤老人介绍,在村里,大部分老年人都和他一样干活挣钱,没有几个愿意闲散的。
  村支书屈传礼说,为了抓产业促增收,屈家涧村因地制宜,与商洛天士力合作,发展订单丹参、荆芥等药业4年来,带动村里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村上不少群众还利用林下坡地种黄姜和二花等中药材致富。
  小魔芋变成“金蛋蛋”
  屈家涧的传统产业是核桃,500多亩良种核桃已经成林,林下一直闲置着。魔芋被誉为“血液净化剂、肠道清道夫”,陕南最适宜魔芋生长,国内外需求量很大。几年前,也有群众种魔芋,都是小打小闹的,因魔芋管理粗糙,产量不高,群众也就不看好魔芋致富的门路。村里了解后,发现关键是缺少魔芋产业致富带头人,于是从该县高坝店镇吸引唐新民搞林下魔芋产业发展。
  “我以前老家就在屈家涧,在别的地方搞魔芋也有经验了,听到村里有这种意向,我也很高兴回老家搞产业带动致富。”唐新民说,他们借助县上魔芋深加工企业天元隆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三年前投资100多万元搞了100亩魔芋示范基地。“我那100亩地光去年就收入20多万,三年后稳定期收入每年50万是没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合作社的芋农们跟着我学到了魔芋高产的技术,也有了销售对接渠道,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屈义稳是第一个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着唐新民种魔芋的大户,他没想到种魔芋的效益是种植包谷的8倍还多。他种了3亩地魔芋,为了给魔芋施农肥,他又养了20只羊,到了盛产期,魔芋和养羊收入在5万元左右。
  养鸡赶上了自动化
  6月22日,屈家涧组荣昌生态有限公司肉鸡养殖示范场里,一排排蓝顶白墙标准化鸡舍刚刚迎进3万多只白羽小鸡主人的到来。从控温、控湿,到供水、供料,再到清粪,全都是自动化,这在村民看来是一件很稀奇的事。

  • 相关阅读
  • 高盘龙卖牛记

      商洛日报讯(文/图 见习记者 陈琛 记者 肖云)洛南县柏峪寺镇东高村东高组的高盘龙跟伙计一起开着拉牛的大货车,下午7点从家里出发,他们的目的地是河南省濮阳市的牛市。为了避免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他们总...

    时间:07-01
  • 7户企业落户试马

      商洛日报讯 (李治军 杨兴茂)6月26日,来到商南县试马镇试马街村新建的200亩乌克兰大樱桃采摘园,放眼望去,成活的樱桃树一行行整整齐齐,叶子鲜绿,充满生机。采摘园是由今年落户该镇的山东金环集团投资200万元建...

    时间:07-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