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丹凤县商镇麻池村的孵化厂里,储量7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发酵罐正在运转。

张丹英在孵化厂查看鸡苗长势

万湾村四组村民张现锁用沼液回田后,水果长势喜人。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文/图 记者 吉文艳)养鸡过程中鸡粪转化为沼气,沼气用来发电和烧水,沼渣、沼液则加工为有机肥回田再产出绿色无公害的鸡饲料……教科书里经典的养殖业循环农业模式在位于秦岭东南麓的丹凤县华茂牧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里完美落地。依靠着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集产、供、销、加为一体,开发的生态肉鸡深加工产品的“华茂模式”,填补了我省乃至西北地区这一产业的空白,也为推进陕南循环发展,建设现代、生态商洛提供了范例。
生态农业先行军
今年50岁的华茂公司董事长张丹英,原是丹凤县国营企业县石材厂的一名职工,1998年下岗后成功创办制衣公司,累积了上百万的财产。2008年起,怀着对如父兄般的乡亲们的深厚感情,张丹英开始了发展现代养殖业的创业征程。“养殖业是丹凤农民收入的传统产业。但农民们虽很勤劳,却总是不能致富,根本原因就在于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无法和大市场接轨。”张丹英说,她打算创办一个现代化的肉鸡养殖产业基地,带动周边乃至整个丹凤县的农户进行规模养殖。
2008年4月23日,张丹英开始步入了“二次创业”的考察取经之路。她与合作者李建红先后赴山东诸城、聊城、莘县等肉鸡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给鸡棚出粪、上料,两个身价百万的成功人士以打工仔的身份分别进了莘县谢庄两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卧底学艺”。
一周、两周过去了,肯吃苦的张丹英慢慢和场长交上了朋友,也诚恳地向人家讲明了来意。老板娘看她那执着的样子,便一五一十告诉她养鸡的套路、技术和生产利润等情况,以及和加工企业的合作方式,还表示愿意到陕西来支援她办企业。回来后,他们又趁热打铁,深入省内的咸阳、渭南、宝鸡等养殖业发达地区,进行进一步市场考察。2008年6月,丹凤县华茂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注册。7月23日,亿只生态肉鸡屠宰加工生产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筹建。
“华茂模式”,是一种标准化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建立饲料生产、父母代鸡种蛋繁育、鸡苗孵化、商品代肉鸡养殖、肉鸡加工等生产线,形成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一条龙”产业化经营体系。公司通过“订单形式”与养殖户结成合作关系,对养殖户实行统一设计鸡舍、统一供应鸡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程序免疫、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保价回收产品、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合作方式等“八统一”管理办法。这种模式,使养殖户和企业形成一种共生体。养殖户通过企业和市场接轨,把生产市场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的“双赢”态势。华茂公司从一诞生,便是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来运作的。公司采取为养殖户赊欠提供鸡苗和饲料,在回收产品鸡时抵扣的方式,以丹凤为主,辐射山阳、洛南、商州等县区,建养殖基地213个,发展农民养殖户800户,建标准化肉鸡大棚968个。商品代肉鸡养殖规模达到5000万只,辐射带动万余人从事肉鸡养殖加工、运输等,年人均收入2万元,企业实现产值6.1亿元。基本形成了自繁自养、自产自销的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