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发展新天地
在推进陕南循环发展的潮流中,“华茂模式”再次丰富内涵,形成了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展望华茂的未来,循环发展正拓开一片新天地。
走进位于丹凤县商镇麻池村的种鸡孵化基地里,环境干净整洁,最让人称奇的是居然没有一丝臭味。这一切的秘诀都藏在2010年修建的储量700立方米的沼气池里。沼气日常管理员田辉介绍说,整个孵化场的鸡粪都通过地下管道流入沼气池,再经过干湿分离、搅拌等环节进行发酵,生成的沼气通过锅炉和发电机变成热水和电供孵化基地使用。“沼气一年可以发电10万度左右,夏季完全可以供给园区使用,即使在冬天产气不佳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来烧水作为园区的取暖源。”田辉说,沼气制完后的沼液被用输送车直接送到全县的蔬菜大棚和果园回田,沼渣则制成有机的鸡粪肥,形成“畜—沼—果(菜)”为模式的循环产业链。万湾村四组村民张现锁是该村的水果种植大户,承包了260亩的果园,种着苹果、李梅、葡萄等水果。时值正午,他正在用从沼气池里拉来的沼液为苹果树追肥:“再有10天左右苹果就可以采摘了,现在是关键时期,我给树上点这农家粪肥,既不烧树又能保障苹果的产量和口感。”张现锁说,自从用了沼液,他每年可节省十四五万元的化肥钱,还可以减轻果树的病虫害,结出来的果子味也重,水果的价格也提高了。张丹英说,公司在创立之初就坚持走低碳环保节能之路,从项目后续规划设计到建设,严格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规划设计,确保“零排放”“零污染”,争取做到变废为宝。“就连生鸡屠宰过程中用来喷淋鸡肉的水也经过了处理,达到屠宰行业一级标准后再排放。”技术员李民介绍,屠宰基地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用活性淤泥和次氯酸钠进行吸附、沉淀等程序后成为生活污水再排放到丹凤县的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循环可作大产业
而今,生态农业已成为公司经营战略的主题词,在丹凤县循环发展规划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中,由华茂领衔为示范点“唱主角”。下一步,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以商镇留仙养殖基地为项目核心区,建设计划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厂,解决5000万只肉鸡在饲养过程中,粪便对人居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废品的综合利用。同时在商洛市发展“订单农业”方式,提供肥料,发展农作物种植面积25万亩,形成新的循环产业链。张丹英对实施这一项目的效益,显得信心十足。她这样匡算效益账:若项目建成后现行满负荷,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创利税2600万元,年净利润可达830多万元。以每棚鸡粪创收1000元计算,直接带动养殖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菜农、果农使用有机肥,每亩增收100元,可使全县10万亩大棚菜和万亩果树增收6000万元。
经济学家是这样论述生态农业的定义: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张丹英的华茂企业,恰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结合的现代化循环农业。“华茂模式”的成功实践,必将成为丹凤乃至商洛农业产业化和循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标识性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