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县通高速,三条高速通西安,两条铁路过商洛,使商洛交通环境发生了根本转变,为商洛外贸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比亚迪生产的电池板主要出口对外

我市外贸骨干企业——商洛炼锌厂生产的锌锭。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王 涛 通讯员 鲍东芳)我市抓住机遇,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密集调研、破解难题、强化措施,不断克服困难和“瓶颈”制约,促进外贸经济步入快车道,大力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为商洛突破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1—6月底,我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130万美元,总量在全省占第四位,陕南第一位,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由小变大的商洛外贸
商洛对外贸易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变大,逐步发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市对外贸易按照计划指令组织生产和加工,主要以核桃、核桃仁、水貂、牛羊皮等农副产品为主,出口供给省级专业外贸公司实施外贸出口。1993年获准外贸自营进出口权,1994年成立商洛地区进出口公司并开展自营出口业务,当年出口创汇100.3万美元,实现了商洛自营出口零的突破。
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商洛外贸经济逐渐步入正轨,经营主体由过去单纯依靠少数国有企业转变为以非国有制企业为主;出口方式由以地产品加工代理出口为主转向以地产品自营出口为主;出口商品由出卖原料和粗加工型逐步向精深加工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发展,出口货源稳定,基本形成了以工矿产品、农副产品和医药、轻纺产品为主体的对外贸易体系,基本形成以非国有制民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出口专业队伍。
循环经济引发“磁场效应”
2008年,面对经济危机,为了打破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商洛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策划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力图通过产业链的延伸,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环境保护最优和经济效益最佳。
围绕贯彻落实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路线,我市规划了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新能源材料、能源配套、建筑材料、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10大循环产业。同时,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要求,重点建设的商丹循环工业园区和10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形成了相互关联、左右之城、循环发展、综合利用的循环园区体系。依托循环工业园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成功引进比亚迪、中金、中电、延长等19家国内外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