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盘龙生态产业园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杨传安 图/记者 李 亮)
柞水县金钱河上游的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空气新鲜了,沿线厂矿的环境面貌大为改观。能有如此大的变化,人们都说这是源于一件政协委员的提案。
委员联名提提案
柞水县小岭工业区规划控制面积3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8.35平方公里,区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柞水县的矿产资源开发明显加快,工业区先后实施了4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入区企业由2005年的8家,发展到目前的23家,其中规模企业达到12家,基本形成了以矿山采掘、矿产品深加工和尾矿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体系。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管理工作未跟上,工业区内手续不完备、环保设施不到位、矿区环境治理不彻底、“三废”污染环境等现象异常突出,严重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对此,群众反响强烈。在2013年3月初召开的政协柞水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马永杰、江长军等6名县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强小岭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案》,被列为县政协年内的十大重点提案之一,交由县政府办理。
政协全程监督
政协全委会闭幕后,县政协及时召开了委员提案交办会,并从交办、承办、催办、审核、答复、回访等各个环节对办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责成提案委全程跟踪督办,采取主席包案、跟踪检查、带案视察、约谈反馈意见等形式,有效促进了办理落实。县政协领导多次与县政府领导商讨,与小岭管委会、环保、国土、林业、水务、住建等相关部门联系,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提出了具体办理意见。为及时全面掌握整治情况,2013年4月中旬,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工业集中区进行实地调研,召开了专项整治情况通报会。12月17日,县政协主席会议组成人员和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再次深入现场带案视察,委员普遍对矿区整治工作表示满意。
政府全力落实
县委、县政府对此建议案非常重视。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整治工作,专门成立了小岭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柞水县小岭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规划》和《小岭工业区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并以文件形式印发到各相关部门、单位及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和整改企业签订了治理目标责任书。2013年3月,县政府召开了工业区内各企业法人、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和所涉镇村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小岭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各企业代表作了表态发言。会后,各部门、各企业和镇村又层层召开会议。小岭工业管委会充分发挥专项整治工作牵头单位职能,县环保、发改、经贸、公检法、财政、国土等部门和小岭、下梁、石瓮镇等成员单位积极履行职责,联合行动,形成了整治合力。
整治取得成效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环保违法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小岭工业区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有效改观。
在这次综合整治中,计划投资1.6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5500万元,企业投资11000万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090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4700万元,企业投资6200万元。对工业区内手续不完备、环保设施不到位的9户企业实行了高限处罚,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华泰公司松林吊桩沟生产线进行了关停。大西沟矿业公司第一生产线、博隆矿业公司、博隆井巷公司、陕西银矿环保手续获得批复,共建中兴公司、大西沟矿业公司第二生产线试运生产已批复,金正公司脱硫设备已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