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经济建设

上河村的十年产业路

上河村的十年产业路

2014-12-09 09:49:50

向困难群众发放过冬棉衣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张永平)她是一位普通农民,一生却干了一件极不普通的事,那就是把村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她只有一个心愿,只做一个梦,那就是加快上河村核桃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让村民早日步入小康!她就是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彩凤。
  女能人带动一项产业
  上河村虽然离市区很近,由于没有主导产业,本世纪初,全村人均收入还不足500元。
  40年前,上河村姑娘李彩凤内嫁本村当媳妇。在入党26年、当村妇女主任26年后,李彩凤被全村党员、村民高票推选为上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上任之初,李彩凤面对村上分文收入没有、穷困潦倒的村集体和1400名村民,开始做起了栽核桃树的致富梦!
  “桃三年、杏四年,核桃栗子十四年!”哪个种地的农民不知这个种植经验。核桃树丰果期要那么长时间,种树和种粮不能兼得,村民口粮怎么办?农民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
  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李彩凤个人出资购买书籍,说服党员带头栽植核桃。她先行在自己口粮田里让技术人员接线定距,挖坑培土,并组织两委会成员,带领20多名党员带头种植核桃树。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干部。党员干部的示范一下子拉开了上河村栽树建园,发展核桃产业的序幕。她请来市区乡三级农业、林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村民搞林粮林菜间套种植,让丰果前的园子有一定的粮菜收益。
  2006年,第一批建园的核桃树开始丰果,几百亩核桃园秋收时果实累累。这时李彩凤的心才放下了,也开朗了许多。这时的村民也看到了希望,家家争着栽树建园。之后短短的七八年时间,村民主动拿出8分口粮田,跟着李彩凤栽树建果园,1600亩核桃园建成。
  十年树木,终成正果。李彩凤带领村民把大家视为命根子的黄土地,变成了钱串串,核桃产业成了村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一项产业带富一个村
  人误树一时,树误人一年。树栽了,园建了,可实生苗到良种建园必须高枝换头、嫁接改造。李彩凤没有懈怠,一次又一次地请来核桃专家,到园子手把手的教授嫁接技术。从女支书到村组干部、村民,一下子培养了30多名土专家。现在上河村1600亩核桃园,是全部嫁接之后的良种核桃园。目前,这些土专家已经成了核桃嫁接的香饽饽,一个季节下来,光外出嫁接树木挣两三万元不成问题。
  在建园的关键时期,被称为核桃癌症的菊枝蛾虫害,也就是农村人说的“黑旦旦”核桃,直接威胁上河村的核桃建园,加之幼树易染介卖虫害,这也是核桃树不治之症。李彩凤急了,去西北农林大学请教授,上农高会买药械,请核桃研究所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防治病虫害。药用了,虫防了,核桃树健长了,果实结满树,村民高兴了。村民们高兴地说,这核桃园是李支书给我们建的“农发行”,核桃树是李彩凤为我们栽的“摇钱树”。
  树木三分种,七分管。一年四季,李彩凤多一半时间都奔波在园子。
  2006年,上河村率先在全区成立了核桃产业发展协会,协调指导引领全村核桃产业发展。2010年,在全区第一个建核桃产业合作社。李彩凤既是会长又是社主任。合作社把核桃建园之后的管理进行程序化、规范化。什么时候修枝抚育,什么时候防虫,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采摘等日程表、路线图挂在办公室里。春季防霜冻,她起早贪黑,设点烟薰,化霜为露;夏季防雹,她请气象局在村里建起全区第一个气象站;秋季是收获季节,更是她最忙碌的时候,防青采、防阴雨霉烂,组织烘烤,联系客商;冬季树木休眠,可冬管更关键,园子防火更重要,李彩凤就挽着裤管、提着灰桶,带领专业队给核桃树杆投白防虫,巡查森林防火。这些管理知识和经验,都牢记在女支书心里。合作社专业队伍专职专管与社员群防群管相结合,精耕细作,确保了核桃园丰果、丰产、丰收。

  • 相关阅读
  • 散养鸡助推茶房群众走上致富路

      商洛之窗讯(贠战军)柏峪寺镇茶房村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发展散养鸡,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土鸡蛋、土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茶房村二组张峰、一组的雷永刚便是其中的...

    时间:12-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