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建设,改善农业促循环
围绕建设可持续绿色能源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农村能源建设技术推广,大力发展沼气综合利用和太阳能利用技术,促进农村养殖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改善。新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6座,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400台,建设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示范工程1个,累计建成养殖小区沼气工程26座,大型沼气工程2座,实施太阳灶4655台,推广节柴灶1844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000台,建设有机肥加工项目2个,为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商州区秦兴养殖场通过实施养殖小区沼气,将沼气、养殖、种植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到生态养殖的蜕变,同时实现了企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三赢。全区形成了沼气发电、供暖、洗浴、供气等一体化配套的养殖小区沼气农村能源建设模式。商洛天泰商贸有限公司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建成投产,在杨凌农高会上荣获后稷奖,产品不仅畅销商洛,而且在关中周至等十多个县得到果农信赖,供不应求。今年预计销售量8000吨,带动发展有机果蔬基地1.6万亩。
科技推广,支撑农业新技术
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会360余场次,科技赶场32多次,培训农民1.5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资料3万余份,向农民解答各类技术问题330多个。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职业农民203人。以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畜禽等良种的引进和推广为重点,建设小麦良种示范田2.6万亩、玉米良种示范田8.2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田5.8万亩、设施蔬菜优质品种示范基地1600亩,引进优质二元母猪累计达3500头、优良蛋鸡230万只。以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等农业示范工程为载体,大力推广玉米洋芋地膜覆盖技术、烤烟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麦田管理“一喷三防”技术、设施蔬菜日光大棚和日光温室及滴灌渗漏技术、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生猪免疫综合试验推广技术等,创建科技入户示范村46个,建立科技示范户1000户,开展试验示范23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66个。全区农业产业新技术推广率达到85%以上。
执法监管,强化质量保安全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禽屠宰检疫,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等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检能力、肉类产品检疫检验能力、农业综合执法水平。通过加强基地标准化生产和实施“三品一标”认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农产品监管模式,建设果蔬超市、批发市场、蔬菜基地标准化检测室8个,绿色山地农产品直营店5个,实施农产品认证5个,注册农产品商标4个,发展无公害基地面积55万亩。本着“方便群众,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推行“签约式”检疫,布置检疫申报点26个,认定官方兽医员81人,确保上市肉品安全可靠。以种子、化肥、饲料、兽药、农膜等农资为重点,加大执法监管工作力度,规范农产品市场。
产业崭露新角,发展刻不容缓。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商州区将继续转变工作作风,多措并举创亮点,真抓实干出效益,奋力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质增效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