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经济建设

为跨越发展装上绿色引擎

为跨越发展装上绿色引擎

2015-01-04 09:13:32

——柞水县2014年“马年跨越·辉煌篇”系列报道之一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张 珊 朱恢军)穿越世界长隧,领略终南山隧道内“蓝天白云”的无限风光,徒步秦楚古道,感受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足迹与传奇;登临牛背,饱览苍山奇峰、清溪碧潭、寂谷密林、峭壁险崖;游览古洞,感叹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鬼斧神工的自然杰作;漫步凤凰古镇,触摸明清古镇传承发展的清晰脉络;行走城里乡间,品位柞水渔鼓这一古老民间奇葩演绎出的独特魅力;走进大棚,采摘品尝新鲜的果蔬,感受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带来的体验游乐趣……
这就是柞水,一座充满活力的县城,精彩纷呈的生态旅游亮点令游客目不暇接,赞叹不已。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柞水经济的引擎产业,大美柞水的独特魅力正向世人展现着她的卓越风姿。
依托资源优势 探寻转型出路
作为传统的资源大县,柞水县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种37种,矿床矿点213处中菱铁储量3.02亿吨,约占全省的一半,银铅藏量列全国第二。如何在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跨越的征程中,走出一条矿产大县向旅游强县进军的转型之路,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这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
历史和自然,赋予了柞水县发展旅游业的王牌。走进柞水,处处皆景。柞水地处秦岭南麓,是我国秦岭旅游资源禀赋极为优良、资源极为富集的区域之一。在2332平方公里的柞水境内,旅游资源单体总数超过100多处,类型比较齐全,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尽显丰采。
基于对区位、资源、机遇等方面的认识,县委、县政府立足全省、面向国内外思考谋划旅游产业,确定了旅游活县战略和打造国家秦岭中央公园核心区、丝绸之路连接带和陕西南线游桥头堡的发展定位,明确了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国家旅游强县、国际秦岭生态旅游目的地三期目标,“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发展理念,游憩颐情、康体养生、购物消费、异地养老四大功能定位和“夯实基础、充实内涵、塑造品牌”“三步走”战略,并在县人代会上确立主导地位,形成广泛共识,凝聚发展合力,趟出了转型发展新路径,拉开了打造全国旅游强县的序幕。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用“一张图”谋划产业发展框架,形成科学的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合理的产业发展结构。根据宜居、宜游、宜业的要求,编制了《柞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安第二生活区规划》《柞水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保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与发展阶段、整体谋划与重点推进、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近期,策划整合干佑河流域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县城中心家园区和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资源,着手编制《陕西牛背梁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总体规划》,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养生、地质探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心筛选和梳理全县8大类141个旅游资源,结合功能布局、线路安排、要素配置以及“智慧游”要求,着力打造“三廊六区九点”的全域游产业布局。
挖掘文化内涵 彰显地域魅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加快建设旅游强县的同时,该县注重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业各环节和发展的全过程。柞水的决策者深深意识到,要使柞水的旅游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就必须紧紧抓住文化灵魂,将地域文化融于旅游之中,将旅游根植于地域文化沃土上,彰显地域文化魅力,创建一流文化品牌,集聚优势资源,做强做大文化“软”产业,让文化张力成为转型发展之极。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