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经济建设

移民新区的幸福生活

移民新区的幸福生活

2015-05-12 10:08:37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周银祥 吴晓平)“儿子工作问题解决了对象还没着落,我得去找侯支书。”“人家日子越过越好咱也不能落后了,当家的,咱俩也去找侯支书讨教讨教致富经。”在商南县清油河镇柳林新区,党支部书记侯素芳就像是新区里热心善良的“和事佬”,劝架调解、介绍对象、帮贫致富、宣传政策、培训就业、倡导文明,侯素芳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件又一件看似平凡的琐事,团结群众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困难重重的大事,成为柳林移民新区当之无愧的移民群众领路人。

侯素芳组织妇女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

侯素芳组织妇女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

  女支书勇挑重担
  2012年,陕南大移民的改革号角强劲吹响,秦岭深山的清油河畔迎来重大发展机遇,356户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农民,终于等到了这次至关重要的改变机会。很快,宽敞漂亮的街道广场按规划建成,一排排美观整齐的楼房拔地而起,2100余名山区群众做梦般移居到新家——清油河镇柳林移民新区。规模这么大的移民新区,谁能担负起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治安维稳的重担?镇党委、政府反复考虑,群众也在私下讨论琢磨,最终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清油河村副支书侯素芳。她是基层人大代表,也是优秀的基层干部,更是群众身边“马大姐”式的贴心人。2013年4月,柳林移民新区党支部成立,在群众的一致推荐下,在群众的全力支持与殷切期盼中,侯素芳毫不犹豫地担负起带领移民群众走向富裕幸福的发展重担,成为清油河镇柳林移民新区党支部书记。
  “我是一名人大代表,又是一名基层干部,你们放心,在我的社区中,谁家有啥困难,我都会积极帮助解决。我也会尽全力帮咱新区群众发展致富,这是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侯素芳就职时就是用这样朴实无华的言语要求自己,激励群众。
  不出家门能挣钱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于移民户来说,只有在家门口找到挣钱的门路,才能真正定居,移民新区才不会变成“空心村”。面对移民新区一穷二白的现状,侯素芳深知快速搭建平台,帮助群众致富是移民百姓的最大心愿,也是她的首要工作任务。她没有等靠,一次次进城找到相关部门,向领导反映群众急切盼望致富的心愿和当地的优势,寻找着适合移民新区发展的项目。终于,她一心为民的情怀打动了县上的部门,县委组织部来了,县妇联来了,人劳部门来了,扶贫部门来了,私营企业主也来了,他们带来了政策,带来了项目,带来了技术,带来了信息,带来了渠道。
  依托柳林移民新区“妇女之家”,侯素芳仅2013年一年就成功组织举办创业就业培训班3期,使400余人熟练掌握了刺绣、烹饪、家政、大棚蔬菜、养猪、养鸡等技能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同时,在各级的支持和帮助下,侯素芳带领群众创办了电子元件加工厂和康洁餐具消毒厂,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让移民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但是侯素芳觉得,对移民新区的发展来说,这些技能的掌握、工厂的兴建远远不够。面对依然庞大的待业群体,她又带头创办起商南县橡源木艺工艺制品厂,让丈夫发挥木工手艺特长,带动乡亲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制作橡木酒桶、马拉车酒桶、音响酒桶、各种木制、竹制笔筒等工艺品。由于设计新颖、制作精细,橡源木艺工艺制品厂做出的工艺品不仅得到多个旅游景点的青睐,还走进了杨凌农高会,带动新区内一大批人共同致富。

  • 相关阅读
  • 乡村篾匠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王涛 李亮)岁月悠悠,现代生活中,竹筷、竹椅还没有淡出身影,尼龙折伞打碎了竹笠的田园牧歌,席梦思早已代替了竹床,竹壳热水瓶几乎变成了文物……老一辈们薪火...

    时间:05-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