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经济建设

移民新区的幸福生活

移民新区的幸福生活

2015-05-12 10:08:37


  2014年,侯素芳又通过亲戚帮忙,联系上广东的一家客商,组织100多名移民小区留守妇女在家制作手工绣品和手工艺品,为其常年供货,使这些留守妇女在家里有了稳定收入。同年3月,她还组织20多名留守妇女到市上集中参加了手工艺品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了串珠、丝网花制作等技术,回来后发动移民区的家庭妇女边做边学,成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要把当地的旅游手工艺产品做大做强。
  几年下来,在侯素芳的带动下,柳林新区的常住移民户就业的就业、创业的创业,就是留守妇女、老人也在自主创业、专业合作社、和作坊式家庭生产中自给自足,安居乐业。

移民新区妇女在电子加工厂生产车间上班

移民新区妇女在电子加工厂生产车间上班

  生活富足新农村
  群众富了,新区生活条件改善了,侯素芳却越发闲不下来了。乡亲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丰富不丰富,也是她关注的大事。她深入农户,了解老百姓的想法,然后将百姓的想法通过意见建议的形式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之后再积极努力,多方争取,让意见建议尽快得到解决。例如针对移民新区常住人口中留守妇女儿童多的状况,侯素芳挨家走访做工作,挑选妇女文艺骨干成立了移民小区妇女秧歌队、舞蹈队、狮子队、广场舞代表队,每逢节日庆典、大型集会、逢年过节,就组织开展闹花灯、扭秧歌、慰问演出等活动,既活跃了节日气氛,又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也解决了留守妇女生活孤单的问题。
  为了把文艺活动开展好,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让广大妇女同胞树立自信,敢于走出家门,侯素芳以身作则、亲自参与,主动参加县上组织的大众舞蹈培训班,学会了多套广场舞,组织移民新区妇女群众,利用晚饭后闲暇时间,跳舞健身。在她的鼓励、陪伴和坚持下,柳林新区的演出队不仅多次代表清油河镇参加了县上的文艺汇演,还把《红色娘子军》的舞蹈跳到了省台。她们自编自演的小品《假一赔十》《和谐搬迁》和广场舞在多个比赛中获奖。
  文明和谐一家亲
  “家和万事兴”,对于柳林移民新区这样一个新组合的“大家庭”,和谐稳定更是重中之重。倡导文明礼仪风尚,构建和谐的家庭邻里关系,维护好一方社会和谐稳定,侯素芳认为这是建设幸福新村的基础。她积极组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和谐家庭”“计划生育模范户”等评先争优活动,2014年表彰“五好文明家庭”10户、“好媳妇、好婆婆”各20名、“平安和谐家庭”20户、“文明家庭”15户、“学习型家庭”20户、“计划生育模范户”8户、“最美家庭”5户。通过表彰活动,树立了“互助暖家、平安保家、学习兴家、绿色美家”的和谐家庭创建理念,打造文明和谐的现代家庭环境。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村干部、人大代表,侯素芳还经常组织妇女定期到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理发、缝衣服、洗被褥,献爱心送温暖。
  在维护一方和谐稳定方面,侯素芳实打实做了很多工作。就像2013年,宁西铁路复线建设全面展开,大量的矛盾纠纷也随之而来。侯素芳作为移民新区的村支书,同时还兼任着清油河村的副支书,她以开展“平安村”“平安小区”建设为抓手,组织成立了调委会、治保会和“红袖章”巡逻队,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和集中办公相结合,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宣传,起到了良好效果。由于铁路护路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出色,县支铁办和护路办在清油河村铁路护路调委会基础上,成立了县级铁路护路专业调委会,把他们的经验在全县推广。

  • 相关阅读
  • 乡村篾匠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王涛 李亮)岁月悠悠,现代生活中,竹筷、竹椅还没有淡出身影,尼龙折伞打碎了竹笠的田园牧歌,席梦思早已代替了竹床,竹壳热水瓶几乎变成了文物……老一辈们薪火...

    时间:05-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