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冻灾害影响大
这核桃园是村上为我们建的“农发行”,核桃树是“摇钱树”。这是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群众前几年一提起核桃产业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可在今年秋季,记者再次来到上河村采访,一说起核桃产业,群众却显得沉闷,也没了前几年兴高采烈的情景。
上河村村支书李彩凤说出了缘由。她说,前几年,村上的核桃产业可以说是红红火火,但这三年来,由于突然出现的低温霜冻,正处在核桃生长紧要关头的核桃,一夜之间被霜刹了,使核桃产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核桃效益低下。李彩凤说,最厉害是2014年,村上减产量达50%,今年也减产40%左右,这严重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村干部也都不好意思催促群众搞科管了!
在洛南县,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有的核桃树上几乎很难见到核桃果。洛南县核桃研究所所长郭安柱介绍,洛南地势偏北,空气温度偏低,极易受到霜冻影响,近几年来,核桃受霜冻影响极为严重,今年大部分园子减产50%以上,虽然他们也给群众想了不少办法来抵制霜冻,但效果都不明显。他们也在积极的努力,联系专家研究出有效的办法,确保核桃灾年不减产或少减产。
分散经营是瓶颈
在丹凤县两岭村的四方岭核桃基地,记者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一面山坡的同一地块,有的核桃园枝叶青翠,树上果实累累;有的核桃园树木瘦小,果实稀拉,黑蛋居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让人不禁生疑。经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差的园子都有一个共同点——树下杂草丛生,树身没有涂白,树冠树型混乱。
丹凤县林特产业中心高级工程师孙鹏辉说,丹凤核桃面积主要以农户单独经营管理为主,小规模单户生产,较难实现集约化生产,造成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商品率也低,核桃总体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商州区杨峪河镇任村村主任王建行是核桃种植大户,经营核桃园有十多年历史。他搭眼一看,就知道哪个园子管的好不好,产量咋样!他介绍说,目前村里都是单家独户经营的模式,大部分人都出门打工或做生意,认为定期回家对核桃进行科管成本太高,有的群众在外收入高就看不上管理,真正常年在家经营核桃园的只有五六户,所以部分群众的核桃园成了荒园,发展核桃几乎是靠天吃饭,造成核桃园产量很低。
市核桃研究所所长陈新乐说,我市核桃生产规模较大、范围广,但因分户分散经营,难以实施综合科管技术措施。这种单家独户经营的现象,造成科管难的局面是商洛的普遍现象,这一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这成为制约我市核桃产业发展壮大的一大瓶颈。
产业链不够长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核桃产业深层开发利用不够,特别是产品精深加工相对滞后。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核桃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能力8000吨左右,消化了全市不到1/5的核桃年产量,而大多企业仅仅局限于初级食品的加工。
据相关林业干部介绍,这些核桃企业虽然在生产经营,但核桃产品主要以核桃油、琥珀核桃仁、核桃粉、核桃软糖、核桃酥糖等为主,且多数不能常年生产经营。当下,一些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不活,企业的总体规模较小、市场拉动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且有市场知名度的品牌,这些使得商洛核桃主要以原产品低价销售为主,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导致商洛核桃虽久负盛名,却难以真正成为核桃产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位林业干部认为,规模不等于效益,要效益就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这不是说说而已,已经到了叫响“商洛核桃”品牌的关键时期。因为目前,全国核桃适生区纷纷在做强做优核桃产业上下功夫,商洛核桃产业如不迈大步伐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商洛的核桃极有可能被千变万化的市场大潮冲击而“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