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经济建设

依托陕南搬迁推进城乡统筹

2016-01-04 08:58:58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贾建刚
  近年来,镇安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总要求来抓移民搬迁工作,实现移民搬迁、特色城镇、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和谐发展“五位一体”目标。
  围绕一条主线,统筹推进城镇化
  围绕城镇化作规划。按照“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具有资质的一流设计单位,深入实地,现场勘查,力求把每个移民安置点建设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备、人居和谐的安置新区。在规划选点工作中,实行规划选点联席会议制度,科学论证评审安置点的选址,统筹考虑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围绕城镇化搞建设。扎实推进规模搬迁点建设,通过移民搬迁推进集镇建设,扩大城镇容量,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小城镇框架,形成了“一城(县城)两区(镇云一体化、工业集中区)5个重点镇(铁厂、米粮、茅坪、西口、木王)及9个特色集镇”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一批功能完善、幸福宜居的镇级市。
  围绕城镇化抓配套。充分考虑安置点布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结合秦楚文化特点,突出镇安人文特色,按照“四化、五通、六有”的标准,按照城镇要素完善配套设施。5年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38亿元,配套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成集镇垃圾填埋场7个、配置垃圾桶5100个,修建污水处理厂2座,简易污水处理设施15处。
  严格三个管理,促进工作规范化
  严格政策管理。采取由村、镇和主管部门逐级审查办法,逐级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监督。对受灾害威胁的群众优先搬迁并确定搬迁年份,县、镇、村逐级建档立卡,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坚持节约用地原则,所有安置点一律由住建局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风格建设,引导群众进镇、进城,“上楼”入住,较好地执行了安置点每户占地不超过0.2亩、建筑面积最大不超过125平方米的规定。
  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工程“四制”管理,加大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管。让搬迁群众代表协助县上派驻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工程监管,确保每一处安置点都是优质精品工程。出台了《镇安县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及质量监督与管理暂行办法》和《镇安县陕南移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配套制定了工程管理周例会、材料进场验收、群众代表监督、质量安全巡查、工程分类管理等五项制度。严格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
  强化社区管理。按照“谁建设、谁管理”原则,对百户以下小型集中安置点,纳入当地村委会或社区管理;对100至500户中型集中安置点,设立物业办,配备水电、安保、保洁等管理人员;对500户以上的大型集中安置点,单独设立社区。推行《农村社区居民居住户口簿》制度,从居住地房屋管理入手,做好搬迁、扶贫和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成立县陕南移民搬迁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安置点的服务和管理,目前已有12个镇办35个安置点物业办(分公司)正式运营。探索对贫困户及就业困难搬迁户的水费、电费、物业费等费用政府补助制度,逐步实现搬迁社区物业管理社会化。
  做好四个结合,实现产城一体化
  与工业孵化园区相结合。围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搬迁户转移就业,在高峰、茅坪等7个镇配建产业创业园,解决就业1300多人。全县15个100户以上的规模安置小区都有工业项目,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上班。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以及花园中小企业孵化园,培育引进企业30家,带动就业4000多人。特别是通过招商引进了翰鼎石材项目,建成文家庙花岗岩产业园和冷水河大理石工业园区,形成2个以石材加工、交易、鉴赏、服务为重点的产业集镇。
  与现代农业园区相结合。按照“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的原则做好搬迁建设规划,全县形成30多个产业型的搬迁社区。依托达仁、云盖寺、东川等2万亩茶叶基地和盛华茶叶龙头企业建设,规划实施搬迁点5个,带动搬迁户就业1500多人。结合岩湾农业观光园建设,推进岩湾移民搬迁工作,让农民同时获得土地流转和工资“双份收入”。依托“安业清真”餐饮品牌的带动,加快西口镇、茅坪镇10个4000只白山羊、5个1000头肉牛基地建设,推进云盖寺、东川等万只林下养鸡项目,在永乐、高峰等搬迁点配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采取租售并举的方式让搬迁群众经营,全县有2000多户实现了居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