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张仲才 民霞 银祥 治军) 4295人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30140人享受到农村低保,21.0107万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2762户农民搬出深山,5.1万人有了安全饮用水,8444户农民用上了沼气……这一组组数字记录着商南民生工程结出的惠民果实。
商南县始终将民生八大工程视作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大事要事来抓,过去五年,累计完成建设项目668个,投入资金9.78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百花齐放,朵朵娇艳。落实资金5715.3万元使4295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连续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争取资金5000余万元,改善卫生基础设施,村级卫生室达标率达80%以上,农村医疗体系不断规范和完善。完成了县中心敬老院,试马、赵川、湘河等敬老院建设工程,新增院民床位550张,全县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4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536万人,参保率达9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有了保障,3662人享受到城市低保,30140人享受农村低保,分别占全县非农业和农业人口的12.85%、12.8%。21.0107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25%。1.48万残疾人享受到不同的政策优惠,残疾人康复、劳动就业、扶贫维权和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等走上正规化发展轨道。建成廉租住房360套,解决了360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题。实施扶贫和工赈移民搬迁2111户,建成移民集中安置点19处,安置移民534户,25个高寒贫困村117户搬迁到条件好的川道集镇居住。投资3241.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8处,5.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修建水泥路1030公里,通乡油路367.63公里,客运站3处,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13个镇有65个村实施了“一池三改”,建成沼气服务网点16个。完成了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综合乡镇文化站8个。为825个自然村安装21360套电视接收设备,新建16个村村通服务站。
今后五年,商南县将着力实施1703个民生项目,总投资达327486.23万元,比“十一五”增长47.3%,其中建设类项目1091个,投资223729万元;补助类项目612个,投资103757.23万元。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规划项目58个,总投资22895万元,力争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充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建设1个县级人力资源市场,4个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等就业创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为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规划185个投资29484万元的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推进镇卫生院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规划13个项目建设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救助管理站、老年公寓、儿童福利设施、救灾物资供应站,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62个项目,总投资34493.8万元,主要实施公共租赁住房、拆迁安置房、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建设,努力使该县保障性住房总规模达到居民住房总量的20%以上,逐步让群众住有所居。
通过539个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实施边远贫困山区饮水安全工程、公路和村庄道路、户用沼气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规划项目93个,总投资41066万元,完善乡镇、社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有效保障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看电视、参加文体活动的基本权益。
此外,实施136个社区项目建设,总投资2488万元,建设1个城镇社区服务中心,2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33个农村社区服务站,发挥社区职能,让群众办事方便,学习、娱乐有场所。